一提到秦,很多人自然想到秦始皇,想到秦兵馬俑,想到秦軍的戰鬥力。實際上秦一開始並不強大,甚至還很弱小。

秦國和趙國的先祖是一樣的。贏氏是商朝封的,趙氏是周朝封的。有些朋友可能看到秦始皇的名字一會叫趙政,一會叫贏政,這些稱呼都是對的。知常容曾經寫過一篇秦商同源的文章,《秦與殷商同源的可能性有多大?》 裏面就講述秦的先祖與商的淵源。從秦用贏姓可以看出很多微妙的態度之別。

秦的先祖忠於殷商,最後敗於周武王伐紂。再一次重新起來是周穆王時期的造父。後來他們居住地的族羣被西戎滅掉了。秦莊公的兒子世父還做過西戎一年的俘虜,也不知道達到什麼樣的交易,最後放了回來。反正秦的先祖就一直與西戎反覆的廝殺中展開艱難的立國之路。1、 秦文公的中原化

秦國雖然一直對西戎發生戰爭,並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從秦文公開始出現了變化,他開始營造都城,建立祭祀的級別,開始設立史官。曾經一度時期秦被中原諸侯視爲戎,因爲他們與戎交叉聚集在一起。秦文公這些舉動標誌着一個區別於戎,向中原諸侯國靠攏的秦的形象開始成形。

周厲王無道,被周民推翻而出逃,使得周王室的威信一落千丈。他的孫子周幽王玩的更厲害,不問政事,任用虢石父爲卿士,同時沒有處理好家庭關係。

他想廢太子立褒姒之子,引發太子的外公申侯聯合繒國、西夷犬戎攻打周幽王,周幽王死後,周平王遷都洛邑,當時還是在秦國的護送之下。

周王室這一大片土留給誰呢?

周平王說了這麼一句話:戎無道,侵奪我岐、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秦搶回這些地,這些地方還有周民,這些周民纔是寶貴的財富。

東晉,南宋的南渡對江南的開發起着積極的作用。周民納入秦的版圖,同樣對秦的迅速中原化起了很好作用。周民的加入使得秦地騰飛有了基礎,秦這支大旗算是被撐起來了。

2、 秦穆公的拓邊

秦文公畫了一個框架,經過幾代秦公之後到了秦穆公時期。秦穆公可以說是秦國少有的強作爲的君主,風格有別於後世的秦公、王。大家對秦的印象一直是虎狼之國,實際上秦穆公時期推行的是仁政。

他的馬被野人搶了,野人不是我們現在理解的野人,此時的野人應該是指城外的農民。

野人食了他的馬,這是大罪,全部要處死,結果秦穆公說馬肉是寒的,應該配酒,就放了他們還送上酒。

秦相百里奚的兒子孟明視與晉國作戰最後崤山慘敗被俘,被放回來時,秦穆公沒有任何怪罪,反而說是自己的問題,繼續重用孟明視。三將至,繆公素服郊迎,向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里奚、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子其悉心雪恥,毋怠。"遂復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史記秦本紀》

晉國缺少糧食向秦國借糧食,結果有大臣說應該趁機襲擊晉國,但是秦穆公採納了百里奚的建議支援晉國糧食。

這些做法在歷代秦王中是很罕見的。秦穆公的這些做法爲秦國贏得中原諸侯國的存在,大家也承認他是中原諸侯國之一。

他求才若渴,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使得整個秦國發生質的變化。

同時他還積極拓邊,向西滅了戎人好多個國,向南攻打蜀國等獲得國土千餘里。

最重要的是周襄王任命他爲西方諸侯之伯,這是地位上的承認。方伯就是諸侯長,代表王室鎮撫一方。

此時的秦國已經成爲西方強國。史書的說法是遂稱霸西戎。3、 秦孝公定製度

秦穆公死後,秦國一度敗落,秦國的權力控制在秦公室手中,外面又受到魏國的壓制。秦孝公接手之後重用商鞅進行改制。

如果說秦文公使得秦國變得像中原國家,秦穆公奠定秦國的版圖,那秦孝公的核心就是秦國的制度改革。

留心這一段歷史的朋友會發現一個現象,這段時間大國劇變頻頻發生。晉國是中原頂尖強國,最後卻是三晉分家,大權旁落,分成趙、韓、魏三國。不久之後齊國作爲東方大國卻出現田氏取代姜氏的舉動。齊,晉兩國都是方伯級別的諸侯國。

同樣是方伯級別的秦國爲什麼沒有發生這種現象呢?

這要歸功於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提出一條著名的論斷:王子犯法,庶民同罪。有些人說這是商鞅思想的先進,公平。商鞅法辦當時的太子也就是後來的秦惠文王。這裏最精妙處出來了,他沒有法辦太子,而是法辦太子的老師。

正常邏輯下太子要受罰,爲什麼不法辦太子?

因爲太子是儲君,未來的國君。

我想很多朋友都看出明堂來了,商鞅變法的核心就是將國君置於法之上,而其他所有人都置於法之下。

這造成的效果是國君永遠是對的,高高在上的,不可冒犯的。

有這樣的理念的灌輸,秦國公室或者權臣不敢有任何非份之想,在爲即使奪權,老百姓也不認。

所以秦孝公之後的秦國一直很穩定。

當然商鞅變法不僅僅是這些,同時也強大秦國的綜合國力,打通人的上下流動,使之成爲當時非常強的諸侯國。

4、 秦始皇的失誤

當硬實力強大之後,接下去的核心應該是軟實力建設,也就是文化輸出建設。秦國的硬實力已經夠硬了,反正其他六國單挑秦國基本上不是對手,聯手也佔不了便宜。

軟件呢?

如果問你秦國的文化,你能想到多少?

估計很多人一臉迷茫,秦國什麼文化讓我們印象深刻?似乎一切都與他的硬實力相關。真正的軟實力好象很難有什麼。齊魯之地有稷下學宮名揚天下,那秦國有什麼?或許就是李斯所說的以吏爲師,這些不足以形成文化高地,同樣不足以吸引人。這下就尷尬了,當你統一六國卻沒有辦法輸出文化,怎麼讓別人心服口服,形成核心認同感呢?武力只是征服,管理靠的是文化。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乃遂上泰山,立石,封,祠祀。——《史記·秦始皇本紀》

泰山封禪之時,秦始皇想讓齊魯的儒生出個主意,爲什麼不讓秦地之人出主意呢?因爲拿不出手。

結果這幫儒生弄不出一個結論,秦始皇就用了秦地之俗,封了之後遇雨被這些儒生嘲諷。

這些儒生已經是秦朝子民爲什麼還敢嘲笑秦始皇,因爲他們打心底看不起秦始皇,理由很簡單沒文化

秦始皇的重心依舊在他的硬實力上,在軟實力上並沒有多少建樹,或許壓根就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軍事實力最強大,如果軟實力上沒有作爲,沒有找到合適的文化載體,那是無法站穩腳跟的。這個千年的封建王朝已有驗證和例子就不再舉例了。

很多人覺得秦這麼強大,爲什麼這麼幾年就亡了,找到原因很多,在知常容看來最核心的原因自然就是秦沒文化高地。結語:

秦的先祖通過血拼最終到秦始皇這一代成就不世之業,卻在二世之手中毀去。這不得不讓人感嘆萬千。真正能贏的不是硬實力,而是軟實力。所以細心的你們一定會發現不管誰成了中原王朝的主人,最終還是會融合,因爲在古代中原的文化是絕對的高地。

文化纔是真正的大殺器,秦始皇以及之前的秦之國君沒有重視到這一點,着實可惜了。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涉侵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