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日前,國家衛健委發佈《探索抑鬱症防治特色服務工作方案》。到2022年,公衆對抑鬱症防治知識的知曉率達80%,抑鬱症就診率在現有基礎上提升50%。

雖然公衆對抑鬱症的瞭解日益增多,但顯然抑鬱症已成爲現代社會的主要心理病症之一,並正在成爲僅次於癌症的人類第二大殺手。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病,而且抑鬱症愈來愈普遍化年輕化,威脅着越來越多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長不知道孩子得抑鬱症的原因

近年來,社會上因孩子得抑鬱症父母不夠重視,導致病情惡化孩子輕生的例子比比皆是。前段時間在四川瀘縣就發生一起悲劇,15歲女孩從25樓跳下,其父親欲接住孩子被砸中致使雙雙身亡,事後女孩母親稱孩子患有抑鬱症。

還有孩子因爲作業沒完成被老師批評,或是被家長指責太愛玩遊戲打罵後就選擇輕生墜樓的,類似事件不勝枚舉。家長不知道孩子爲何會有抑鬱症,也不清楚是不是抑鬱症的關係導致出現輕生的念頭,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對待抑鬱症的錯誤觀念與偏見“抑鬱症是抑鬱障礙的一種典型情況。抑鬱症是一種患病率高、治療率低且複發率高的精神障礙,它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爲主要特徵,部分患者有存在自傷、自殺行爲,可伴有妄想、幻覺等精神病性症狀,嚴重時可能發生抑鬱性木僵。”

抑鬱症與其說是情緒低落,實則爲一種心理疾病。簡而言之心裏生病了,需要找專業的醫生診治,而不是簡單的安慰或自我發泄就可以緩解。但很多時候,人們還是習慣性認爲,抑鬱症是嬌氣、矯情、抗壓能力差的表現,正是因爲這些錯誤的觀念,導致很多患者不能被及時發現和治療,導致初期抑鬱症逐漸惡化或反覆發作。

2、家長的錯誤教養方式加劇孩子的抑鬱症狀

①打壓式育兒,不夠尊重個體情感與需求

爲了孩子們有更好的前途,也希望孩子能青出於藍而甚於藍,很多家長對孩子抱有很大的期待,對於那些虎媽狼爸們來說,越是嚴厲的家庭氛圍,打壓式的教育才能培養出內心強大的孩子。但是往往這樣的方式滿足了父母的目標,卻容易忽略孩子們的內心感受與需求。

還記得小時候,每當我遇到困難與挑戰,想要父母給予鼓勵的時候,父親總是說:“沒有壓力哪有動力”。他們似乎對鼓勵的話語惜字如金,只有打壓式痛苦式的教育才能讓孩子成才,生怕孩子在精神方面享受太多反而失去奮鬥的動力。

並非所有的孩子適合這樣的方式,確實有部分孩子在棍棒底下成才的,但對於那些生性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越是用這樣的方式,越容易讓他們走向極端。父母應該更加重視孩子們的內心感受與需求,而不是想當然的“我們都是爲了你們好”!

②缺乏適當的鼓勵與肯定,一味地指責與批評,雖希望孩子能進步卻讓孩子覺得壓力更大

中國式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普遍看重成績和結果,不夠重視孩子的情緒與感受的過程。如果孩子考試不理想,指責他們不努力不認真,雖然本身孩子對成績差,心中已累積不少的壓力和情緒。如果考得好比以前有進步,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表揚或稱讚,但很多家長仍對孩子“雞蛋裏挑骨頭”,覺得只有這樣他們纔有努力上升的空間。

家長們之所以不敢表揚孩子,是怕誇了之後孩子們會驕傲會飄飄然,甚至擔心他們因誇太多導致懈怠不夠努力。其實越是過多地批評與指責,越容易讓孩子對自己不夠自信,導致情緒抑制永遠覺得自己哪裏做得不夠好,積壓過多的壓力與煩悶的情緒。如果家長能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鼓勵與肯定,對孩子們來說都是莫大的鼓舞與激勵。

③不讓孩子發泄自己的情緒,持續的壓抑以及無形的壓力

孩子們遇到問題與困難,失落與難過的時候,剛開始總是會尋求父母的幫助。如果父母不能理解他們當下的情緒與感受,一味地用自己的判斷與準則來衡量孩子的得失,看到孩子們哭就覺得他們太懦弱不夠堅強,不給他們情緒發泄的時間與空間,一味地講道理反而會讓孩子們失去心靈上的依靠與信任。

久而久之他們在心裏建起一堵厚厚的城牆,難以打開心扉,最後家長只會苦惱自己的孩子怎麼越來越難懂。有時候哭鬧並非壞事,是孩子們對不良情緒的發泄與釋放,難過失落的時候發泄情緒是與自己和解,不讓心理壓抑遠離無形的壓力。

3、比起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更重視物質基礎和外在條件

“不讓孩子們輸在起跑線上”是近幾年來家長們愈發焦慮和恐慌的重要原因之一,爲了孩子們的未來也爲了他們能有更好的教育資源與成長環境,家長們不惜拼盡全力擠破腦袋去爭取更多的物質基礎,比如學區房,比如名校,比如各種名師培訓班等等。

他們廢寢忘食給孩子們最好的外在條件,反而忽略了孩子們最需要也最敏感的內在感受。他們雖然喫得飽穿得暖,卻覺得與父母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父母不知道孩子們心裏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自認爲給孩子最好的條件就是最好的愛,殊不知對孩子們來說卻是一種無形的壓力。

其實比起給予孩子們優秀的物質條件,孩子們更需要的是父母真正的理解與關心,能夠與他們溝通與交流,理解他們的內心感受與想法,而不是把家長的要求一味地強加在孩子們身上,孩子們也需要了解父母們的真實想法,做到彼此瞭解從而緩和心理上的壓抑與煩悶。

結語

現在的孩子患抑鬱症的比例是越來越高,作爲家長真的要時刻關注孩子們的健康,特別是心理層面的變化,因爲他們所處的社會競爭壓力大,雖然他們有着良好的物質條件,但是心理需求卻沒有以同等的速度與時俱進。

有人說抑鬱症是一種“富貴病”,以前生活條件差的時候,大家連溫飽都難以解決,卻也活得開心滿足,根本不會有什麼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反而是現在經濟條件好了,得心理方面疾病的人羣越來越多,甚至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但抑鬱症終究是一種心理疾病,需要引起家庭、學校和整個社會的重視。如何對待已經得抑鬱症的孩子,不要覺得他們不夠堅強,容易情緒低落,就覺得太過矯情,而是儘快進行科學治療,比如找專業的心理醫生,進行全面的檢查與診斷,該用藥用藥,該輔導要輔導,切不可掉以輕心,更不能把它當成普通的情緒問題。因爲一旦病症惡化會危及健康和生命,忽視他們的心理問題,不夠重視與理解,將會成爲壓垮他們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以我們需要科學對待抑鬱症,也希望那些患抑鬱症的孩子都能得到有效的診治和恢復,重新對生命和生活燃起希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