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史上,在工業革命和科學技術方面,西方是走在前頭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無疑是衆多的科技人才,既有紮實的文化知識,也有日復一日繁榮探索實踐,作爲羣英薈萃的一個組織,英國皇家學會則是大名鼎鼎。

英國皇家學會,成立於1660年,全稱是倫敦皇家自然知識促進學會,也就是英國資助科學發展的組織。本質上,雖然是一個社團,在歷史上卻是英國最具名望的科學學術機構,英國女王還是學會的保護人。

名下科學家衆多,所從事的都是科學前沿的研究,

這樣一個機構,實在難以和社會普羅大衆聯繫起來。可是347年前,一位看門大叔給英國皇家學會寫了一封信,對方驚詫不已的同時,也開啓了一位普通人的成名之路。

此人是誰呢?其名爲列文虎克。

學徒出身文化低,一個愛好開啓科學大門

列文虎克是荷蘭人,生活時代在17至18世紀。那個時候,荷蘭是航海和貿易強國。其商船數目超過歐洲所有國家商船數目總和,被譽爲“海上馬車伕”。荷蘭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貿易據點。這段時期在荷蘭被稱爲“黃金年代”。至於英國法國的崛起,則是18世紀的事情。

出生在強盛時期,列文虎克並沒有混出很大的名堂。沒有受過正規的教育,沒有過人的商業頭腦,也沒有生活工作的好門路。常年在外漂泊,還做過布匹店的學徒。

多年一事無成,後來又回到家鄉做起了綢布裁縫工作。時來運轉,謀得了一份在市政廳看大門的工作。工作輕鬆自在,薪水還不錯。換做多數人,估計就是混日子了,可是列文虎克有一個愛好,鑽研透鏡。

那個年代,眼鏡已經出現,透鏡常見於眼鏡店裏。當年做學徒的時候,機緣巧合,列文虎克就喜歡上了這個事物,經常埋頭磨鏡片。做了看門人,時間充裕,充分利用起來。

不過,他磨的鏡片,不是爲了配眼鏡,而是當做放大鏡用。看什麼?放大幾百倍,看那些肉眼看不到的事物。沒多久,世界上第一臺顯微鏡就誕生了,發明人就是列文虎克。

製造了數百種顯微鏡,開啓了微生物學科

依靠自己的愛好和鑽研觀察,列文虎克發現了許多肉眼觀察不到的微生物,並且用畫筆一一記錄在冊。在友人的幫助下,在1673年的時候,也就是開頭提到的347年前,他給英國皇家學會寫了一封信,詳細介紹了自己的觀察收穫。

題目是《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皮膚、肉類以及蜜蜂和其他蟲類的若干記錄》,通俗易懂,沒有任何高深晦澀詞彙。起初,學會成員不屑一顧,打開之後,則被裏頭的內容震驚了:

像柑橘皮一樣的手指皮膚,

像縫衣針一樣矗立着的蜜蜂腿毛

……

種種前所未見的事物,呈現在學會面前。驚詫之餘,找來機構最精密的器材,這才勉強印證了列文虎克的成果。之後,列文虎克就聲名鵲起。

1723年,列文虎克去世前夕,把自己一生勞動成果中的精華寄給了英國皇家學會,大小不同的顯微鏡26臺和幾百個放大鏡。

可以說,由於列文虎克發明了顯微鏡,拓寬了人們的認識,纔開啓了微生物這一學科。而列文虎克的貢獻,並不止於此。

之後的生涯中,他鍥而不捨,對人、哺乳動物、兩棲動物和魚類等身體構造進行了細緻觀察,把形態結構付諸於圖畫形式,甚至進一步證實了毛細血管的存在,完成了血液迴圈的發現,成爲第一個看見並描述紅細胞的人。

後來,他提出了微生物的概念,又在人的牙垢中發現了更加微小的生物。200多年後,人們才搞清楚這些是細菌,之後也才逐漸養成了勤洗手的習慣。

可以說,列文虎克是真正的微生物學的開拓者,首次發現微生物,最早記錄肌纖維、微血管中血流……成就如此輝煌,實在難以與其社會身份看門人聯繫在一起。後來有人問起他的成功祕訣,他伸出了因長期磨製透鏡而成爲滿是老繭和裂紋的雙手。

成功來自於1%的靈感和99%的汗水,列文虎克想告訴我們的,或許正是這一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