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編|譚揚

隨着世界各國的排放要求日益嚴苛,“禁售燃油車”彷彿成爲了大家共同的“解決辦法”。雖然這一做法是否真的能夠有效尚且存在爭議,但已經有不少的國家和地區或官方口頭表態,或下發正式文件,已經列出了具體的實施時間。

從已正式公佈的消息來看,意大利羅馬(2024年)將會成爲全球範圍內首批禁售燃油車的城市,巴黎、雅典、馬德里、墨西哥城也將於2025年加入“禁燃”陣營。而剩下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都將實施時間定在了2030年前後。

我國雖然也有“禁燃”的聲音,但截至目前僅海南和臺灣兩省明確提出了禁止銷售燃油車的實施時間,分別爲2030年和2040年。其他城市還未有明確的實施時間。

但從車企的燃油車禁售和減產計劃來看,或許在大部分人的認知裏,我國全面禁售燃油車可能真的只是時間問題。

就在我們快要接受這一“現實”的時候,作爲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專家們,卻提出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思路。我國的“禁燃”或許並不會那麼快便到來。

堅持純電驅動戰略取向不動搖

並不需要制定“禁燃”時間表

9月16日,在南京舉行的2020全球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創新大會上,國家新能源汽車創新工程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秉剛,透露出了一些讓人頗有些“意外”的信息。

【圖源: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王秉剛先生表示,“我國《2.0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已通過專家評審,預計將很快發佈。”與此同時,參與新版“路線圖”的千位專家,還形成了諸多共識和判斷。

【圖源: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首先提出的共識便是我國新能源汽車與節能汽車應該並舉發展,不建議制定“禁止燃油車”時間表。據估計,到2035年,我國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將大概各佔一半比例。

當然,新版技術路線圖也強調了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必須堅持純電驅動戰略取向不動搖,全面電驅動化也將高度融合在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

換言之,大的方向和發展軌跡並沒有發生改變,但對待“禁燃”這件事兒上,卻出現了與以往大不相同的局面。作爲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專家們,並不建議制定“禁止燃油車”的時間表,或許已經說明了不少的問題。

新能源專家們建議不提“禁燃”

背後究竟有着怎樣的因果邏輯

相較於大多數的新能源汽車相關機構和部門,作爲技術路線制定者的新能源領域專家,顯然需要考慮更多的問題。而從新版路線圖來看,多少有着一定的政策“糾偏”意味在裏面。

從提出“禁燃”廣泛響應,到技術路線制定專家主動建議不提,箇中緣由顯然是多方面的。在馬拉車市看來,要弄清這個“態度”變化背後的因果邏輯,首先便要弄清楚這兩個問題。

問題一:禁售燃油車,專攻新能源,真的更環保?

其實,關於新能源汽車是否真的環保,一直都存在爭議。特別是以純電動汽車作爲新能源主要路線的當下,人們對於電的來源等問題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認知。

且不說火力發電會帶來不小的環境污染,就算是在電動車的生產環節其碳排放並不會比燃油車低。據新能源品牌極星發佈的排放報告顯示,電動車要到行駛5萬公里之後,其環保價值纔開始體現。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動力電池所帶來的環保壓力,也同樣繁重。關於動力電池回收等事宜,我國也是剛剛纔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在後續施行過程中,肯定還需要逐步完善和改進。

如果沒有解決電動車整個產業鏈所帶來的污染問題,僅僅是爲了排放而禁售燃油車,顯然很難服衆。

問題二:禁燃,是否符合當下我國的國情和現有新能源水平?

拋開電動車是否真環保不談,禁售燃油車以我國目前的新能源汽車水平,以及整個國情來看,也並非明智之舉。

在里程焦慮、電池安全、充電設施不完善的情況下,現有的電動車短時間內是根本無法取代燃油車在人們心目的中地位的。

馬拉車市曾採訪過周圍多位意向購車人士,他們也並非不願嘗試新鮮事物的守舊派。只不過單純地對電動車可能產生的諸多用車麻煩,而持懷疑態度。

近期不斷髮生的電動車自燃事件,或許有些並不一定是因爲電池原因而導致的起火,且與燃油車想比,其數量也算少數。但要知道,電動車和燃油車的基數也同樣不在一個層級。對於要全面取代燃油車的這些純電動車型,人們保有着謹慎和過多的關注,也無可厚非。

另一方面,從當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現狀來看,政策驅動佔據了絕大部分的銷量貢獻。

補貼並未完全退出,新能源汽車便始終沒有真正的達到市場化。而從銷量區域構成來看,限行限購地區的新能源汽車需求顯然高於非限購地區。這也是其政策驅動的具體表現之一。

綜上,在繼續堅持純電驅動戰略取向不動搖的同時,切忌過於盲目和快速地制定“禁燃”時間表,既是當下的新能源車市現狀所決定,也符合當下我國的基本國情。

馬曰:

如果說建議不“禁燃”是許多燃油車愛好者的心聲和願景,那麼當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專家也提出這樣的建議時,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禁燃”對於我國來說並沒有太過迫切的需求,至少短時間內是如此。而不禁燃也不代表我們的排放工作不作爲,從國家愈發嚴苛的排放標準相繼出臺並實施,也能倒逼車企在排放上下功夫。

相較於車企直接轉型電動化,如果有更多的時間來適應,來明白消費者的真實所需,從而帶來更加符合消費者預期的產品,顯然更加合理。而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從燃油車到新能源也需要一個不短的適應時間,新的消費習慣、用車方式的形成,是需要循序漸進的,步子邁得太大,也並不一定就是好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