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來了,冬天還會遠嗎?

天涼了,早晨出門必須要外套了,不然就容易“啊啾~啊啾~”個沒完。雖說春捂秋凍吧,可這話還是得因人而異。

別看現在的人都比較高大,但是“外強中乾”體質的人卻不少,能捂不能凍的大有人在,比如那些有鼻炎的、慢支炎、咽炎,動不動就拉肚子、稀便,一不小心就感冒,或者腰痛脖子痛膝蓋痛的人。

總之一句話,體內缺少點“陽氣”,所以自身抗邪能力弱一點,禁不起大自然的“敲打”。古有言:“百病從寒起”——防寒百說不厭;還有一句話:“寒從足下生”——防寒第一步,注意下肢保暖,尤其是膝蓋及以下的部位。

人體的經絡系統是遍佈全身的,能運行氣血,讓各臟腑相互聯繫,並且感應傳導各處的信息。雖說他們各有作用,我們不應該厚此薄彼,應該一視同仁,但是也不得不說,在應用上,下肢的經絡我們應用得更多、更順暢、適應症更多一些,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跟下肢經絡的走行有關係。

人體下肢匯聚的幾條經脈,都是從腳底走到胸腹、頭面,幾乎貫穿全身,其中有聯繫人體先天之本的腎經,以及聯繫後天之本的脾經、胃經,主導疏泄的肝經、膽經,還有人體最大的陽經——我們身體的第一重保護殼、從頭頂到腳底的膀胱經。

足底受寒,如果影響到這些相應的經絡,也會對相應的臟腑功能產生影響,出現各種各樣的症狀。

比如肝經受寒,導致肝疏泄異常,就會導致身體代謝產物的排出不暢,出現比如女性的面部斑塊,月經不調,胸部包塊疼痛等;

如果脾經、胃經受寒,脾胃運化失常,身體的痰溼堆積,出現肥胖、水腫、腹部脹滿、胃脘疼痛、胃口差、腹瀉等;

如果腎經受寒,腎陽溫煦的功能下降,容易四肢寒、怕冷、夜尿頻、抵抗力差等;如果膀胱經受寒,就會出現頸背部僵緊、小便清長、下肢靜脈曲張等。從一定程度上說,足部的養護,是對身體的充電以及減少能耗。

大家應該有這樣的體驗,穿衣服身上暖和了,但是如果腳涼着,身體總不是很暖;但是如果腳暖和的話,身上少穿一件衣服也是扛得住的。有時候,一條秋褲堪比一件毛衣的保暖效果。

你以爲不穿秋褲,只涉及到要風度還是要溫度的問題嗎?可是在廣大有見識的媽媽眼裏,卻關係着一生的健康。媽媽讓我們穿秋褲,除了覺得我們冷,可能還覺得我們應該通過穿秋褲讓自己變得更茁壯。

“人之有腳,猶似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膝蓋以下的部位,是經絡的起點或者止點,是經氣進、出、匯聚的門戶。解決問題,我們向來習慣於抓重點,這些就是我們通過經絡調理身體的重點。

古有言:“富人喫補藥,窮人泡泡腳”。現在大家都是富人了,補藥一不小心就會喫過頭,我還是提倡大家過過“窮人”的生活,陰陽平衡一下。所以,在這個冬天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來泡腳吧。

泡腳,就是通過對足部經絡的刺激,促進氣血循行,從而促進經絡的通暢,調節各臟腑的功能,既能養生還能防病。這可比喫藥簡單舒服多了。懶人養生,首推泡腳。泡腳的時候,如果還能有針對性地對足部相應穴位進行一點按摩,功效自然加倍。這是一件可以上癮的活動,泡腳的快樂,不泡的人想象不到~

關於泡腳,歷來我們都有很多講究。比如說泡腳的這個水,大家就很喜歡加點料。有受寒感冒的,泡腳的時候,我們可以加艾葉、生薑;有溼疹膚癢的,我們有的會加花椒、加鹽。

根據不同的症狀,配合不同的中藥,以增強泡腳的功效。根據以往的經驗,這時候你可能想問我,自己泡腳的時候可以加點什麼?這次我準備充分,給大家還真備上了幾款:

1、舒緩藥包

組成:紅花、當歸、川芎、二筋草、雞血藤、桑枝、桂枝、威靈仙等。

功效:活血通脈。適用於疲勞、局部肌肉筋骨疼痛,痛經等情況。

2、甜夢藥包

組成:磁石、首烏藤、合歡皮、合歡花、當歸、丹蔘、五味子、石菖蒲、延胡索等。

功效:鎮靜安神,適用於失眠、心神不安,心慌心煩等情況

3、溫陽藥包

組成:艾葉、肉桂、丁香、烏藥、乾薑、松節、小茴香、花椒、桑寄生等。

功效:溫陽通絡。適用於宮寒、腹瀉、陽虛怕冷,易長凍瘡等症狀,也可以緩解部分鼻炎鼻塞等情況。

4、健足藥包

組成:防風、白芷、細辛、川芎、葛根、五倍子、蛇牀子、地膚子、苦蔘、黃柏等。

功效:祛溼止汗,適用於汗腳、腳氣、足癬,足部水泡瘙癢等症狀。

5、兒童沐浴包

組成:黃芪、防風、荊芥、艾葉、菖蒲、蒼朮、陳皮、木香、厚朴等。

功效:益氣固表、調氣安中。適合於換季時令,預防感冒等流行性疾病。

針對秋冬季節,我們專門提供了一個兒童沐浴處方,也就是說可以用來洗澡或者泡泡腳。但是不建議每天用。

關於小孩子洗澡的問題,也一併說明一下,秋冬季不建議頻繁給孩子洗澡,小孩子也沒有那麼“髒”,洗澡太頻,一方面增加了受寒的風險,另一方面對皮膚保護層也有破壞,所以,可以給孩子擦擦身體,洗澡的頻率降低一些。

兒童泡腳一直爭議性比較大,很多人說會影響足弓的發育。這部分其實跟泡腳的水溫、泡腳的時間都有關係,並不是絕對。如果只是每天簡簡單單地洗腳,時間不長,水溫不高,以洗腳後身體溫溫熱爲準,這樣是沒有問題的。

關於泡腳的一些疑問:

Q1

什麼樣的水溫適合?

因爲是冬天,還是通常建議30°-40°熱水泡腳爲宜。具體的適宜水溫應因人而異,以腳感溫熱爲準(患有糖尿病或末梢神經不能正常感知水溫的人羣,尤其要注意水溫不宜高,否則容易被燙傷)。太燙或太涼都不好,過燙容易過度消耗,過涼容易寒邪入侵。所以,泡腳的時候,不感覺燙,有持續溫熱感就可以了。

Q2

泡多長時間?

一般20-30分鐘。以持續的溫熱感,身上熱了,有一點微微的小汗出來了,就可以停了。常規的養生泡腳,不要追求大汗出。如果是有明顯的受寒感冒的情況,泡腳的溫度可以稍微高一些,時間長一點,全身都能出點汗最好。

Q3

泡腳時間有講究嗎?

一般建議在晚上臨睡前半小時泡腳,這樣有助於睡眠。當然也可以白天泡,比如感冒需要及時驅寒的時候,就不用分時候。

Q4

泡腳的具體方法是什麼?

1.適宜的溫水,不要燙着

2.水深沒過腳踝以上,

3.深木桶比較合適,保溫性比較強,當然家裏有自動加熱的足浴盆也很好,再不濟,塑料桶也行,只是可能保溫性差一些,需要中途添加熱水保持水溫。

4.泡腳時候可以用手反覆搓揉足背、足心、足趾,爲強化效果,可有意識地搓揉中部一些穴位,如位於腳踝上方的三陰交、腳踝內側的太溪穴、足心的湧泉穴等。

5.洗完後,不要晾乾,用乾毛巾反覆搓揉乾淨最好。這時可以選用一些適宜的植物精油塗抹全腳,起到更好的保健效果。

Q5

泡腳有哪些注意事項?

1.飯前飯後1小時內均不宜進行足浴。

2.飯前做足療會抑制胃液分泌,對消化不利,飯後立即做足療會造成胃腸的血容量減少,影響消化。

Q6

不適宜泡腳的人羣有哪些?

嬰幼兒、皮膚易過敏者、情緒波動較大及身體過度疲勞人羣、肝腎功能不健全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和經期女性、各種出血病患者、凍瘡或外傷導致足部有皮損的患者、疾病的急性發作期,以上人羣不建議泡腳,如有需要,請諮詢醫生,遵循醫囑。

一盆暖暖的泡腳水,往往能溫暖一整個世界。

縱然白天的遠行和奔波有很多辛苦和疲累,縱然生活的現實有很多的辛酸和不甘。

還是希望回家的時候能卸去一身牽絆,輕鬆地享受那一盆水帶來的溫暖和幸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