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童星片酬80萬:有些家長爲了送孩子進劇組,寧願倒貼錢

一個小童星,片酬可以達到80萬,看到這個數字,大家都會很驚訝吧?

我們在給孩子砸錢報各種培訓班,感嘆孩子都是吞金神獸的時候,人家的孩子拍一部片,就頂得上普通家庭好幾年的收入了。

不要羨慕得太早。

能走出來的童星,用“萬分之一”來形容不爲過。

很多童星成名之前,都是父母倒貼錢送進去的。不要一分錢,還得帶資進組。數額從幾千到十幾萬都有。

與其給他們報各種培訓班,不如花錢送進劇組,或許有機會紅起來呢?

比如在《隱祕的角落》出圈的普普、嚴良、朱朝陽的扮演者。紅了之後,就會有更多的戲約,像張子楓、張雪迎那樣一直紅到成年也不是不可能。

即便是導演親自選中的小童星,其實也沒有多少片酬,比起父母爲之花費的路費住宿費等等,只是杯水車薪。

大家都擠破頭的想得到這個機會,錢不錢的真不重要。

出了名的,錢是能賺回來了,沒出名的呢,就是送去玩了個票,給人生履歷上增加一小筆,也是日後可以炫耀的資本。

家長會覺得,這樣怎麼算都是划算的。

爲孩子的未來着想,這麼做無可厚非。但對於孩子來講,如果攤上張韶涵、梅豔芳那樣的家人就完了,能被吸血吸一輩子。

做童星也有弊端

上幾代的童星,逐漸沉寂的是絕大部分。最後能成名的,也就楊冪、楊紫、張一山、關曉彤等等。

沉寂下去的童星後來怎樣了?

迴歸到普通人是最好的結局。

有些人因爲年少成名,心理狀態發生了極大轉變,再回歸普通非常困難,甚至在成年後也在糾結曾經有過的輝煌。

比如那個演“三毛”的孩子,成年後參加了某個選秀節目,爲了迅速得到導師的青睞,居然當場喊宋丹丹“媽媽”,因爲他曾經和宋丹丹合作演過母子。

這個舉動把宋丹丹尷尬得不行:對不起我真忘了。

很多網友嘲諷他想翻紅想瘋了。

雖然網友言語過分,但孟智超的舉動的確是有“靠關係拉票”的嫌疑。

現在你還能在媒體上看到孟智超的消息嗎?幾乎看不到了。這就是很多童星沉寂後的命運,空惹一番嘲笑。

網絡暴力同樣不可忽視

林妙可在奧運會開幕式上的亮相驚豔了國人,但她的成長過程卻伴隨着巨量的詆譭。

最多的話題就是“林妙可長殘了”、“林妙可身材走樣了”。

小時候長得可愛的孩子,長大了未必好看,不是他們“長殘”了,而是大家對這樣的孩子期望更高,總希望長大了會更驚豔。

但是能夠完成平平無奇到驚豔跨度的,反而是小時候長得不好看的孩子,比如莫文蔚。

楊紫在演《家有兒女》的時候只能說是“可愛”,長大了還沒褪去嬰兒肥的時候,便被宋丹丹勸告:你這外形不夠突出,以後不要走演員這條路了。

多大的打擊?

關曉彤小時候也是靈動可愛的,長大後褪去了可愛,也令很多人無法接受,動不動就嘲諷她長得“土”。

轉型相當困難,但她們還是幸運的,至少扛着質疑聲堅持到了現在,也憑藉自己的能力在娛樂圈站穩了腳跟。

能不能紅全靠運氣?

很多童星沉寂後都會有相當一段時間的不適應,包括當年少年成名的陳志朋,從粉絲翻牆進來只爲看他,到中年商演無人捧場,這個落差連成年人都難以適應,何況是小孩子呢。

送孩子去劇組拍戲,如果碰到的是大劇組大製作,劇方在花錢方面也很大方,家長花錢不多,還能有少量片酬。

但如果遇到的是小成本網劇,資金本來就很緊張,家長很可能要自己貼錢,數目還不少,帶資進組的事情就很常見了。

業內人對於童星片酬的話題很忌諱,但記者仍然打探到了大概價格:

只有一線童星纔有可能達到20~80萬片酬,二三線幾萬元或者幾千,再往下就是80~1000元一天,甚至倒貼錢的。

不要以爲有錢就可以進劇組,儘管很多小角色臺詞少、戲份少,用心的導演也會千挑萬選,拍戲前還要進行培訓。這個門檻不可謂不高。

大家都擠破頭的託經紀人把孩子送進劇組,可是能出頭的萬里挑一,能紅到成年的,更是鳳毛麟角。

所以能夠拿到80萬片酬的童星,更是非常非常少的幾率(不超過100個),可能演了10年戲,拍了十幾部才能碰到一個爆火的劇。

劇火還不夠,角色也得抓心,《隱祕的角落》裏有4個小演員,三個紅了,只有飾演朱晶晶的那個小女孩沒有紅。

這說明什麼呢?很大程度上還是靠運氣。同樣都是演《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劇版的小天孫扮演者就比影版的出名,儘管影版的小演員長得更可愛。

so:如果你是家長,會贊同孩子去演戲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