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痛心,武漢14歲少年

跳樓自殺

這幾天,又被一則社會新聞扎痛了心:

9月17日,武漢一名初三年級的中學生,在學校裏被其母親當衆扇耳光後跳樓自殺,雖然已經儘快送醫,但是因爲傷勢過重還是搶救無效死亡。

孩子跳樓時的監控視頻,短短四分鐘,我卻看得很窒息。視頻裏的母親非常生氣,火氣很大。

她怒氣衝衝地衝到比自己高出一頭的兒子面前,不顧走廊上有同學和老師,直接扇了兒子幾耳光,然後又用手掐住兒子的脖子,還用指頭直戳他的腦門

直到老師勸阻之後,這位媽媽才憤然離去。

母親離開後,男孩在原地沉默地站了兩分鐘,並選擇了用最激烈的方式“報復”了自己的母親——爬上欄杆,一個跨步,從5樓縱身一躍。

我不敢想象,那位母親和孩子的家人現在是什麼心情,我更無法想象這個男孩靜靜立在護欄旁的那兩分鐘裏,他的腦海中掀起的是怎樣的黑色波濤。

丟臉、難過、憤怒、絕望....是多麼大的痛苦才讓他連恐懼都忘記了。

很多評論都在批評母親教育方式過於粗暴。孩子也有自尊心,不該在大庭廣衆之下打孩子……

也有網友認爲現在的孩子在溫室裏長大,太脆弱了。不僅不愛惜自己的性命,還會讓母親在自責中度過餘生。

一個14歲的少年,就這樣走了,留給我們的是傷痛和教訓。

我無意分析誰對誰錯,更不願意在這樣的悲劇面前指責誰。而是想反思我們的教育。

如何才能保護好的孩子,避免這種悲劇的再次發生?

2

多少父母

不懂尊重孩子

當悲劇發生後,我們忍不住在那追問:孩子爲什麼那麼傻,那麼脆弱?

殊不知,你只要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人,真正尊重孩子,很多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在很多父母眼裏,我是你的父母,我生了你養了你,我是爲你好,纔會打罵你,“提點”你。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對於孩子來說,當衆打罵並不是“提點”,而是對一種羞辱。

大人有大人的圈子,有愛面子的時候,也有自己的自尊,其實孩子也是一樣啊。

孩子是有情緒的,是有尊嚴的,忍不了的時候,就會徹底爆發,最極端的方式就是自殺。

作爲父母,不要低估一個孩子對自尊心的愛護,更不要小看一個孩子對體面人生的保護。

作家畢淑敏說:“如果連最親的人,都不顧你的尊嚴,否定你的價值,那麼孩子是無法看到自己存在的意義。

真心希望更多的父母能通過這件新聞,明白一個道理:孩子也是一個有情緒有頭腦有自尊的人。他們從來不是接受不了批評,而是接受不了當着所有人的面的羞辱。

孩子,他們比成年人更需要尊嚴、更需要愛護。

更需要我們能夠及時低下高高在上的父母身段,去理解他們,去愛護他們的臉面和自尊,去和他們一起去面對困難、學習解決困難。

3

多少父母

不懂換位思考

活到我們這個年紀,作爲一個飽經生活蹂躪過的中年人,我們時常無法理解,孩子竟然會因爲家長的打罵,這樣一件小事,選擇縱身一躍。

我們會覺得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但是小孩子不是的。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爲他們的內心沒有成年人那樣強大。

在孩子的世界裏,很多我們覺得不重要的小事,一次比賽輸得一塌糊塗,一次考試退步了十多名,都有可能成爲壓垮孩子世界的那根稻草。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偏激、容易走極端,有時候可能鑽了死衚衕,就是要爭一口氣。

因此,我們做父母的,不要把自己的豁達強加到孩子身上應該多從孩子的角度和孩子能承受的能力,來衡量一件事。

當孩子犯錯、失意時,請不要急着去指責和打罵他。

請先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給他一個解釋的機會,聆聽一下孩子的心裏話。

當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納、被深愛,這樣的悲劇可能也就不會發生了。

4

如何正確與孩子溝通

也許有的家長會說:“我也不想指責孩子,但是孩子犯錯了,也不能不聞不問,該如何與孩子溝通呢?

我覺得有兩個原則。

第一個原則就是,當孩子犯錯的時候,要把他當一個孩子來看。

他是孩子,還在成長,認知水平有限,自控能力不足,這些都是需要他慢慢學習和在父母的教導中學到的,請多些包容和耐心。

第二個原則就是,當你批評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把他當個成年人來看。

站在一個成年人的角度,想想你要說的話,如果放在大人身上,會不會傷害自尊心?

孩子也是人,也有心,被責罵就會傷心,不被尊重就會憤怒,受委屈了就會有恨,不被理解就會有痛苦。

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中,鼓勵多於批評,信任多於打擊,孩子才能感受到豐盈的愛,纔有自信和勇氣去追求幸福的人生。

願所有父母都是孩子成長路上溫暖的陪伴者,陪他們一起自信向前,不懼風雨,無畏艱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