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是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

同時今年也是全國脫貧攻堅的

收官之年。

在這特殊的時刻,達州日報社採訪組一行深入農村田間地頭、房前屋後,見到了好一派喜人的豐收景象,看到了農民增收的笑臉,感受到了豐收的喜悅。特別是在四川東柳醪糟有限責任公司,整潔的辦公樓、現代化的生產車間、旅遊景點般的辦公環境……讓人耳目一新。

唐祥華陪同客人考察

董事長唐祥華告訴記者,該公司位於大竹縣月華食品園,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全國“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先進民營企業、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範企業、全國主食加工業示範企業、全省首批試點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企業。如今,公司主要圍繞“鄉村振興換新顏、農民增收心不變”發展願景,逐一實現“農區變景區、景區變園區、農房變客房、產品變商品、田園變家園”,重點打造該公司醪糟文化廣場以及中國醪糟歷史文化博物館。

助力脫貧攻堅 實施產業融合

近年來,該公司積極響應精準扶貧的號召,始終堅持“發展二產帶一產促三產”,突出綠色、生態、有機特色,不斷完善“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健全利益聯結機制,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把農產品生產加工龍頭企業真正辦成服務“三農”、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惠農型企業,充分發揮出產業扶貧的基礎性作用。

一粒糯米醪糟香,十萬農戶奔小康。公司建有優質糯稻基地10萬畝,帶動大竹縣、廣安市鄰水縣、達州萬源市等兩縣一市24個鄉鎮、80多個村、10多萬人從事糯稻產業。採取免費發放種子、制定保護價等八大措施,堅持以訂單合同最低保護價收購,使農民戶均年增收 2200 元,基地內 3506 戶、10817 人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脫貧致富,讓糯稻成了他們的“搖錢樹”。

就業造血拔窮根,增收致富奔小康。公司安排糯稻基地內貧困戶子女、月華鎮易地搬遷建檔立卡貧困戶共125人到公司務工,人均月工資超2800元,實現了就地就近就業“一人上班,全家脫貧”。羣衆稱讚“掙錢顧家兩不誤,醪糟架起致富橋”。2018年,公司被人社部、全國總工會、全國工商聯、中華企業聯合會認定爲全國“就業扶貧典型企業”。

開展旅遊闖新路,打造景區奔小康;產業融合促發展,鄉村振興換新顏。2018 年,公司成功創建東漢醪糟國家3A級工業旅遊景區、四川省首批工業旅遊示範基地,實現了達州工業旅遊零的突破。2018年12月,僅接待達州市金龍旅行社一家遊客就達2500人,帶動貧困戶21戶、70多人從事旅遊服務。

助力環境保護 規範生產行爲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碧水藍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公司始終爲實現天藍、水清、草綠的生態環境,通過規範生產行爲奉獻力量。

一是開展技術革新,節能降耗。近年來,公司不斷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大力開展了智能化配米生產線、醪糟自動化生產線、糯米粉自動化生產線等系列技術改造,減少生產活動諸多環節對環境可能造成的污染,降低能耗、節約資源。同時,通過科技創新,企業也得以做大做強。2018年4月,公司投資2500萬元建設的2萬噸黑糯米粉節能環保智能化生產線於當年9月竣工投產,糯米粉生產總規模達6.5萬噸,生產能力躍居全國第二、西南第一。

二是新建管道,減少燃煤污染。投資1200萬元,建設從石河氣站到公司9.2公里天然氣專用管道,實現了大竹民營企業天然氣直供零的突破。

三是新上環保項目,治理廢水污染。公司投入1600萬元資金,實施日處理廢水 1500 噸的第二期環保升級擴建項目,將有效治理廢水污染。

四是簽訂戰略協議,實施煤改氣。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公司與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年用氣量 530 萬立方米的戰略協議,爲實施煤改氣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助力公益事業 開展扶危濟困

近年來,公司勇於擔當社會責任、關注民生,積極參與社會各項公益事業。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2013年“4·20”蘆山地震發生後,公司積極參加抗震救災活動,第一時間將愛心物資送往災區。先後爲地震災區和駐竹武警部隊、消防大隊、敬老院等累計捐贈產品、善款530多萬元,爲300多名貧困羣衆、貧困兒童排憂解難,對貧困學子捐資助學。每年走訪慰問糯稻基地貧困羣衆 50人。多次深入對口幫扶的萬源市石窩鎮蘭草溪村等貧困村,與困難羣衆溝通交流、助解難題,送去慰問金和生活用品等,並累計捐款50餘萬元。

始終堅持農產品加工和糯稻產業發展,生產經營醪糟、糯米粉、飲料、米酒等系列產品,且暢銷全國各省(市、自治區),出口加拿大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成爲全國最具規模的醪糟生產、自營進出口經營企業,成功躋身 2018年中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500 強。

公司2018年11月被省委、省人民政府表彰爲“四川省優秀民營企業”;產品被評爲中國馳名商標、四川老字號、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系四川名牌、綠色食品、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第26屆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標誌產品。

公司將以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爲契機,全面落實省委、市委、縣委的部署要求,大力發展傳統產業,弘揚工匠精神,打造百年老店,做大做強企業,勇擔社會責任,爲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和達州的鄉村振興、決勝全面小康作出更大的貢獻!

記者 | 陳首江 熊廷江 曾雪梅 劉河林

通訊員 | 馬峯

編輯 | 劉民婕

責編 | 潘丹

值班編委 | 付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