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高峯論壇於國家會議中心舉辦。在以“對外文化貿易新場景”爲主題的圓桌對話中,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家文化發展國際戰略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李嘉珊表示,文化貿易中最牽動核心價值和文化軟實力的就是文化服務貿易,也因此,文化服務貿易是文化貿易中最具有獨特意義的部分。

她說到,近幾年我國文化貿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步入了新階段。商務部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文化貿易總體規模增長態勢持續平穩,文化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1114.5億美元,同比增長8.9%,其中出口998.9億美元,同比增長7.9%,進出口商品結構呈現差異化發展趨勢。對外文化貿易方式以一般貿易爲主,加工貿易額呈下降趨勢,對外文化貿易主體更加多元,貿易地理方向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和地區,東部沿海地區對外文化貿易量佔比較大。我國對外文化服務貿易結構持續優化,新聞信息服務、文化投資運營、創意設計服務等增速明顯。

然而,在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對世界經濟、貿易投資造成巨大而深遠的影響,促使文化貿易快速地進入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場景”中,其帶來的影響不容樂觀,使得文化貿易面臨極具挑戰的“新變局”。2020年上半年,我國文化貿易和投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均出現下滑。文化產品出口305.9億美元,同比下降24.5%;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對外投資9382萬美元,下降60.2%。同時,基於數字媒介的創意服務出口呈現出了較好的韌性,國際收支統計口徑下,文化和娛樂服務出口5.8億美元,基本與上年同期持平。數字創意領域的新業態不斷湧現,網絡遊戲、短視頻、網絡影視、網絡直播等領域逆勢上行,帶動我國文化貿易競爭力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第一個場景變化是疫情的衝擊,此時此刻我們都處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或危,或機,處在不同行業領域的文化企業是冷暖自知。最受影響的就是有人員近距離交流接觸的線下會展、演藝等。對於影視行業來講下游會更受影響,但在疫情期間也恰恰是擁有影視IP的企業“家裏有糧,心裏不慌”,他們一旦架上互聯網,就可以實現飛起來的效益。需要注意的是,對不同行業的影響,對同一行業處在產業鏈上下游遭受影響也是不同的。

第二個場景變化是中美貿易戰,事實上國際文化貿易幾乎都是在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有發達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之間發生貿易,這個場景變化之後,中國的貿易伙伴會發生變化、貿易市場發生變化、甚至貿易模式都會發生變化。這種情形下,沒有高水平開放就不會有高質量發展,作爲國家,更應該有開放的心態,有開放的模式,有開放的做法。

第三個場景變化是傳統的對外文化交流方式引發的對文化貿易的影響。文化貿易用國際通行的規則以及市場化手段實現跨境交易,其初衷是中華文化對外進行有效的傳播,從而實現其社會價值與市場價值。但在變局之下,面對國際社會中不斷的輿論打壓以及污名化,使得一些輕資產的科技類公司都不能倖免於難,其影響是間接的、持續的、發酵的。 最根本的出路在於迴歸文化貿易本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