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影像的時代,視聽的時代,機械複製的時代,靈光消逝的時代。

——瓦爾特·本雅明

經典電影重映、新片接連上映,空蕩了近兩百天的電影院逐漸變得熱鬧了起來。在大銀幕前,在一幀一幀的畫面裏,我們又重新擁有了體驗百味人生、感受炫酷特效的快樂。構成影片的不是畫面,而是畫面的靈魂。

《信條》

一切已經發生的,將一定會發生,並且一定發生了。

這可能是諾蘭最最最難懂的電影之一。

帶着對諾蘭科幻世界的暢想走進電影院,帶着一臉問號的走出電影院,然後在社交網絡平臺上搜索起各種解密,終於又走進電影院二刷、三刷,這大概是大部分人觀看這部電影的必經流程。

在諾蘭爲我們架構出來的龐大科幻世界裏,這一次,他又玩起了時空穿越的技法,但遠不止於如此。他在這部電影中引入了一個物理學概念——熵。

熵指的是:在自然過程中,一個孤立系統的總混亂度(即“熵”)不會減小,總是由有序變爲無序,這就是熵增現象;反之,則爲熵減現象。

時間的流逝、蘋果的腐爛、杯子的破碎就是熵增過程;而時間逆行,蘋果從腐爛到完整、碎片拼成杯子就是熵減過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