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得了癌症是不幸的事,那麼更不幸的就是幾種癌症同時找上門的情況。而這種情況還真的存在,在4年前,丹麥有一位70歲的女性,因爲絕經後出血而就診於全科醫生,先後在兩個月之內被診斷出宮頸腺癌、右腿黑色素瘤、左腋窩浸潤性導管細胞癌轉移以及四肢多處基底細胞癌這4種原發惡性腫瘤。

同時患有多種癌症的病例並不少見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不可思議,人怎麼會同時身患多種癌症呢?

一般認爲兩個腫瘤發生間隔時間小於6個月爲同時性多原發癌症,大於6個月爲異時性多原發癌症。但也有些學者認爲這個時間間隔應定義爲2個月,像開頭丹麥女士同時患有4種原發癌症的情況極爲罕見。


雖然同時患有4種原發癌症罕見,但是腫瘤患者出現第二原發癌(異時性雙重癌)的比例卻不小,據《Cancer》2016.7在線發表美國SEER數據庫流行病調查文章顯示,這一比例超過8%。

最常見的第二原發癌是肺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爲主,他們發病的比例分別爲18%、12%、9%、8%。值得腫瘤患者重視的是,第二原發癌比第一原發癌致死率更高。

多原發癌的出現,離不開兩大因素

至於這些患者,究其多原發癌的因素,或許跟以下兩大類因素有一定的關係。

1、遺傳易感性:在一些研究中,提示了基因不穩定性與癌症患者的特定臨牀病理特徵相關,從而引起多原發癌症在不同的器官發生。

腎細胞癌和胃腸間質瘤的乳頭狀改變,可能會導致某些原癌基因突變相關的家族性腫瘤。一些臨牀綜合徵,如遺傳性乳腺癌、遺傳性視網膜母細胞瘤、神經纖維瘤病、痣樣基底細胞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大腸癌腺瘤等等則與多原發腫瘤相關。有趣的是,上述這例同時患4種原發性癌症的患者,被認爲與遺傳基因突變無關。

2、生活方式跟環境暴露:包括像菸草、酒精、紫外線、肥胖、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還有免疫抑制和荷爾蒙的變化,都屬於誘癌因素。不過難以證實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否會引起多原發癌,需要同時考慮到遺傳風險第一原發癌後的治療風險等因素。但已有研究證實,菸草跟酒精在絕對風險方面,與多原發癌的關係約佔35%。而飲食和營養與結腸癌、卵巢癌、乳腺癌等癌症的發生關係明確,但在多原發癌的作用尚不明確。

多原發癌較難預防,該怎麼辦?

早期診斷和治療是影響多原發癌症患者生存的重要因素。對於易感人羣,例如兒童癌症倖存者、免疫缺陷患者、有家族遺傳史患者要加強隨訪。因爲癌症是一種基因病,大多數腫瘤由環境與遺傳因素相互作用導致,在全部腫瘤病例中,約有5%-10%的遺傳性腫瘤,也就是出生就攜帶某個缺陷基因而導致的腫瘤。

先天性的致病基因有家族聚集性,約有50%的概率會把有害突變基因遺傳給後代,導致其患癌風險提高。如果對正常組織進行基因檢測,有助於發現缺陷基因,預測患腫瘤幾率。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諮詢醫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癌症出現轉移,也可能出現多種癌症

一般1cm以下的腫瘤難以被診斷出來,不過沒有腫瘤不等於沒有癌細胞,少數患者會在術後出現腫瘤的復發或轉移,通常都是小病竈也不會引起患者的不適。而有部分患者在排除轉移癌的前提下,也會在人體內,出現第二原發癌,可發生於與第一原發癌相同的器官,也可發生在不同的器官。

如何防止癌症轉移,降低癌症轉移風險?

定期檢查、複診是每個癌症患者都需要堅持的,一般建議患者在術後:

1、兩年內,每四個月做一次檢查。

2、兩年內體檢正常,那麼三至五年內,可半年做一次檢查。

3、五年之後可以一年做一次檢查。

此外,最好做定期隨訪,以便醫生幫助患者防治療一些併發症、毒副作用等,改善患者生存質量。

患有多種癌症也並非“死路一條”

一個人罹患多種癌症的例子並不少見,某些惡性腫瘤的病因是有一定的相關性,患者在治療第一原發癌時要制定個體化方案,在儘量根治腫瘤的基礎上,將再發第二原發癌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如果癌症患者存在發生第二個原發癌的可能性,可以通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就像文章開頭的那位女士,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後,至今已存活4年,沒有癌症復發。該患者每年都會進行相關檢查並治療新發四肢基底細胞癌。早治療,後續管控到位,患有多種癌症,也並非就等於“死亡”。


當然,在生活中人們更多的努力則要放在預防癌症方面,如果無法減少癌症發生的概率,那麼也希望能早期發現癌症並治療,提高患者的生存期限跟生存質量。

參考資料:

[1]趙潔敏.吳昌平.多原發癌症的研究進展[J].癌症進展,2016(12):1195-1198.

[2]70歲那年,她同時查出4種癌症.****.2020.6.24.

[3]超8%的腫瘤患者發生第二原發癌且致死率高.健康時報.2020.9.2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