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女演員在節目裏的這個行爲上了熱搜,網友吵翻,但心理醫生卻說:大家都搞錯了

手機24小時不離身,開着鈴聲也要幾分鐘看一眼,總覺得會錯過消息;早起睜眼就刷手機,幾秒鐘刷新一次網頁,害怕錯過最新消息;走出家門下樓的過程中無數次懷疑家門沒鎖,最終還是要上樓檢查;反覆洗手,每次都要洗很長時間…

最近志玲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份“強迫症等級測試”,七七八八看了幾條,已經覺得自己“病入膏肓”。

而引發網友對強迫症進行大規模討論的,還是上週的一則微博熱搜——#楊子姍潔癖#。在綜藝《做家務的男人》中,因爲工作人員需要進入家中安裝機器,楊子姍夫婦提前將家中所有物品都用白布遮好,工作人員需要穿鞋套、消毒之後才能進門。

這個階段,很多網友表示還是可以理解的,而在這之後引發討論的衝突點出現了:在楊子姍對全屋都進行了清潔消毒之後,工作人員們又來了,雖然這次他們不僅穿了鞋套,還穿上了全套的防護服,但是楊子姍還是因爲重度潔癖而覺得無法接受,甚至後來躲在角落裏默默流眼淚。

就此,網友們分成了兩派,一部人覺得這種程度的重度潔癖應該謹慎接節目,或者先去看醫生治療;一部分人覺得完全可以理解,因爲自己和身邊就有這樣的例子。

而在衆多評論中,志玲注意到,有不少網友都指出:楊子姍的行爲其實就是強迫症。

那麼強迫症真的是一種心理疾病嗎?網上流傳的測試準不準?這種經常被大家掛在嘴邊的“時髦病”需要治療嗎?

潔癖是強迫症的一種表現形式

強迫症的症狀有很多,不能輕易下判斷

志玲作爲一個自詡多年的強迫症患者,看着大家的討論,愈發好奇了起來。於是帶着諸多問題和思考,採訪到了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臨牀心理科副主任醫師張海生

在聽過志玲講述楊子姍在節目中的表現之後,張主任開門見山地表示:“潔癖”不是心理學中的診斷名詞,而是強迫症的一種表現形式。“強迫症患者中,大部分人表現出來的就是潔癖。”

“強迫症是一種焦慮障礙,從臨牀的表現形式來看,主要有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爲。強迫觀念,包括強迫懷疑、擔心、反思重複一個念頭等,像是節目裏楊子姍就是在懷疑陌生的工作人員帶進來細菌,但這個‘髒’很可能只存在於她的想象中。

而強迫行爲,則是自身需要通過一些行爲、手段來消除擔心和懷疑。比如她要給工作人員噴酒精,反覆給家裏消毒等等,都是激發於強迫觀念所表現出來的強迫行爲。當自身沒辦法對抗觀念帶來的焦慮時,就會試圖用行爲來緩解。

但是張主任表示,其實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爲比如桌面上的東西一定要擺整齊、上樓檢查大門鎖好沒有等等,都屬於正常情況。因此想要診斷強迫症,並沒有網上說的那樣簡單。

“強迫症的診斷,首先肯定是要看症狀的,比如剛剛說到的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爲。有的患者以強迫觀念爲主,有的以行爲爲主,有的人症狀很豐富,也有的人症狀很單一。

因此在判斷輕重症的時候,我們主要看得是症狀的發作頻率,以及損害患者社會功能的程度,也就是客觀上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是否造成了影響和損害。

張主任說,在他診斷過的病例中,行爲看起來難以理解的有很多,有的人睡前脫衣服解釦子都要按順序,錯了順序就重新扣上,從頭再解;有的人洗澡有嚴格的步驟,中間錯了哪步,都要從頭再洗一遍。

所以在這裏,我們也有一個標準,就是你主觀上是否感到難受和痛苦。比如剛纔講的兩個行爲,你自己覺得很正常,什麼都不影響,那也沒關係。但是如果因爲你總是剋制不住地重複一種行爲,導致工作效率下降了、上班遲到了,或者你潔癖,你的伴侶覺得接受不了,影響夫妻感情、人際關係,那就要考慮接受治療了。”

在這裏張主任還提到了“反強迫”,指的就是你知道自己這樣做是不好的,但還是控制不住地去做了,這個時候心理上就會感到痛苦。

大二女生的強迫症很典型

追根溯源找源頭是關鍵

不過從專業醫生的角度來看,哪怕以上給出了強迫症的症狀和判斷標準,這個診斷也不是自己能下定論的。“強迫症是很複雜的現象,我們還是建議患者來面診,你只通過一個行爲、一種症狀,是不能輕易下判斷的。”

通過面診,瞭解患者的症狀,以及導致強迫症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張主任介紹說,強迫症的成因有很多,生物學上的遺傳因素是一點,而更重要的,是要追根溯源患者的生活環境和成長經歷,挖掘他們內心的矛盾與衝突,找到誘發因素。

爲了解釋這一點,張主任給出了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

20歲的小趙,還是個大學生,但是因爲會有各種不必要的焦慮和擔心備受困擾。比如她很怕被潔廁劑腐蝕而不敢靠近,擔心大小便之後身上留下異味而反覆擦拭,甚至還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偷了別人的東西…

小趙說,這樣的焦慮和懷疑從中學時期就有,隨着年齡的增長愈演愈烈,直到大學,她每天要花費幾個小時在焦慮和反覆確認上,已經影響了學習和生活。她知道沒有必要,可是停不下來。

通過詳細的問詢,張主任瞭解到了小趙的成長經歷:她是家中的獨女,媽媽是公務員,爸爸經商,家庭環境好,關係也很和諧。只是媽媽在細心照顧她的過程中,也難免會有高要求和高期望。而生活的轉折,出現在7歲那年。

7歲時,父親的生意出了問題,於是小趙被託付給了奶奶照顧,父母出門打拼。可奶奶有些重男輕女,在小趙的記憶中,自己的童年總是髒兮兮的,穿着打扮很土氣,常常被男生笑話欺負。小學3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在上學的路上,小趙不小心踩進了糞坑,被同學們嘲笑,她覺得非常自卑和難過,可是爲了不讓父母擔心,她從不傾吐這些。直到高中,小趙才被父母接回身邊。

張主任分析,正是因爲小趙早期成長中經歷了嚴格的家庭教育、與父母分離、被奶奶冷落、受同學欺負等,才使得其逐漸形成了諸如“我不夠好,外界是危險的,我不可愛”等信念,導致了後來她格外敏感與“污染”和“名譽”有關的刺激,而這些刺激都會引發強烈的焦慮和恐懼,她只能通過強迫行爲來緩解,繼而逐漸陷入到了惡性循環中。

針對小趙的問題和癥結,張主任給出了具體的治療方案,比如引導小趙發現童年經歷和強迫行爲之間的聯結,從而理清自己思維和行爲上的邏輯關係;通過覺察、接納和放鬆的技術性訓練,幫助她緩解焦慮情緒;重建小趙在具體情境下的一些認知等等。

而在強迫症的治療上,張主任說,藥物治療強迫觀念的效果比較好,除此之外還有行爲治療和物理治療

“目前物理治療裏的ERP(反應控制治療)針對強迫行爲效果很明顯。舉個例子來解釋,比如你是潔癖,總覺得哪裏都是‘髒’的。我們會先讓你對自己的承受能力劃分級別,0-10級。0可能是覺得桌子髒,1是覺得腳底髒,那10可能是有人拎着一大袋土進了你家,你覺得無法忍受。之後會引導你,在0級的時候,去摸摸桌子,慢慢鍛鍊,不再通過反覆的洗手、清潔去緩解焦慮,而是去接受——‘這好像也不是很髒’。接下來1級,就去摸摸鞋底,逐步地上升等級。通過不斷的刺激,來放鬆心理,從而做到不再借由強迫行爲來克服焦慮。

不過張主任也說到,強迫症的治療中並不存在“根治”,“治療到最後,強迫症的行爲和觀念或多或少也還是會有一點,潔癖的不可能完全不介意陌生人進家門,只是這個程度會下降,對於患者來說,最重要的是不再感到那麼痛苦。”

“學習心理學,

能夠成爲更好的自己”

“現在其實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了心理健康。身體健康當然是基礎,但是心理健康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你能否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乃至能否獲得幸福。”張主任解釋說,強迫症的症狀其實是會隨着生活中的壓力變化而不斷變化的,有時候程度深,有時候程度淺,有時候就是想利用強迫症的行爲來轉嫁生活裏的焦慮,所以日常不斷鍛鍊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心理健康程度,是很有必要的。

“像我們也經常會建議,人人都該學點心理學。這就像是大家平時進健身房,你是生病之後纔會去鍛鍊身體的嗎?肯定是平常就在運動保養了。心理學涉及生活裏的方方面面,平時如果能夠接觸、學習一些心理學上知識,能幫助我們成爲更好的人。

這心理健康方面,你還有什麼困惑和想要了解的嗎?歡迎在評論區和大家一起討論~

來源:19樓(my19lou)

在主頁微信公衆號對話框

回覆【包包】,獲取通勤包、輕奢包推薦;

回覆 【問卷】,參與公民同招問卷調查;

回覆【探店】,隨機得杭州特色小店攻略;

回覆 【浙A競價】,獲取杭州小客車競價攻略;

回覆 【淘衣服】,獲取杭州寶藏淘衣地點;

回覆 【菜場】,獲得杭州菜場攻略;

回覆 【奶茶】,獲取杭州網紅奶茶及夏日最新飲品;

回覆 【麪店】,查詢杭州網紅麪店攻略;

回覆 【5號線】,獲取5號線周邊美食攻略;

除了喝奶茶,今年秋天還有一件事也要儘快安排

01

結婚不滿一年,浙江27歲女子身上長出“鉛球”,醫生:已是晚期....

02

點亮一起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