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爭中,很多國家都需要面對兵源不足的困境。雖然希特勒考慮到未來戰爭需要,在1935年頒佈的新《德國兵役法》時要求德國女性也有爲國服務的義務,以便充分利用人力資源,不過女性在軍隊中能從事的工作畢竟有限,所以戰爭期間德國也徵用了很多德國本土以外的人當兵。而這些人又分幾種情況:

一、德國佔領地區(也有未佔領地區)的德意志人。

在戰爭期間,德國吞併、佔領的領土上有不少僑居在當地的德意志人,不算德國視爲本土的奧地利,還有從捷克斯洛伐克手裏搶來的、德意志人在總人口中佔比高達70%的蘇臺德地區,在德國佔領的荷蘭、比利時、丹麥、挪威、南斯拉夫等國家中都有相當數量的德意志人。這些德意志人在二戰期間參軍的不少,還有一些非交戰國的德意志族人也趕回德國參軍。

二、一些崇拜納粹的外國志願者。

雖然現在我們都知道納粹是個什麼東西,但是在當時德國幾乎佔領整個歐洲的情況下,有些人會認爲納粹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繼而對希特勒產生崇拜的感情。所以在德意志族人之外,一些被佔領地區其他民族居民也志願爲納德國作戰。

三、和盟國有矛盾的人。

這些人主要來自英法殖民地,比如印度、阿拉伯地區等。他們錯誤地認爲納粹德國勝利以後會幫助他們獨立,所以也爲納粹德國作戰。

由於國防軍並不從被佔領土上徵兵,所以以上這些人都加入了黨衛軍。像以北歐人爲主的SS5武裝黨衛軍“維京”師,法國人爲主的“查理曼大帝”師,荷蘭人爲主的“尼德蘭”師,以巴爾幹地區穆斯林爲主的SS13武裝黨衛軍“聖刀”師,還有以印度人組成的“印度軍團”等等。

這些外籍兵團戰鬥力不等,像“維京”師戰鬥力就比較強悍,在德軍中也屬於精銳兵團,而“聖刀”師則基本就是笑話,面對南斯拉夫的游擊隊都經常打敗仗。不過總的來說,因爲外籍兵團數量有限,所以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不大,而且隨着納粹的覆沒,也都陸續被消滅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