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說三千死士哪來的,才能知道三千死士去了哪裏。

根據史書的記載,這三千死士是司馬師負責的,平常散落在人間,有事時才聚在一起,這很有點像某個神祕的組織,平常大隱,隱於市,緊要關頭,全部出來集合,然後一起舉事,那麼司馬師是哪裏招募來的三千死士,而且個個守口如瓶呢?

要知道如何保證三千人在暗地裏訓練,並不被人發現,同時又要保證這三千人不會出一個叛徒,這是一件很難的事,但再難的事也是能做到的,如果司馬師與這些人的利益是一致,那麼就能保證這三千人完全忠心於司馬家,或者換句話說,這三千人就是司馬家的人。

司馬師與死士

司馬家有這麼多人嗎?還真有。

司馬家族是百年大家族,也就是常說的世家大族,其先祖是秦末時期項羽分封的殷王司馬卬,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司馬家族的一支紮根河內郡,其家族人口衆多,世代爲官,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爲徵西將軍,司馬懿的曾祖父司馬量爲豫章太守,其祖父司馬儁爲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爲洛陽令、京兆尹,大哥司馬朗爲兗州刺史。

司馬懿兄弟就有八人,個個有才能,合稱爲司馬八達,司馬懿自己有九個兒子,再加上他的七個兄弟,少說也有四五十個兒子,就算是司馬懿這一輩與他的兒子司馬師這一輩,其族人加起來至少也有近百人,更不說司馬家族在河內郡生活了四百多年了,整個司馬家族在當時沒有一萬人,也有四五千人,其家族子弟隨便都能抽出一兩千人,這些人就是三千死士中的一部分。

司馬懿率領死士政變

當然了,司馬師也不可能讓自己的全部族人來充當死士,肯定還有其他人,司馬家族是大家族,就有很多人依附他們生存,比如賓客、門生、佃農、部曲等等,這些人至少也有幾千人,隨便抽個一兩千人並不是什麼難事。

所以三千死士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司馬家族的族人,另一部分就是依附於司馬家族的賓客、門生、佃農、部曲等人,這兩個部分的人組成了三千死士,成爲司馬懿手下的踏實打手,因爲他們的利益是一致的,他們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所以才能爲司馬師保密,同時也不至於出現叛徒。

三千死士

高平陵政變當天,司馬懿首先拿到太后的詔書,然後關閉所有城門,三千死士的任務基本上是控制城中所有的兵營和把守城門,然後給曹爽發詔書,讓曹爽投降,同時司馬懿並與自己並肩作戰的盟友分封重要職務,比如司徒高柔代理曹爽的大將軍職務,太僕王觀代理曹爽弟弟曹羲的中領軍職事務,以保曹爽富貴不殺其生命爲由派人勸說曹爽,最終成功勸降曹爽,之後,司馬懿違背諾言大開殺戒,以謀反之罪誅殺曹爽三族以及曹爽團隊的核心親信,一共五千多人被司馬懿屠殺。

完了之後,司馬懿當然是大肆分封功臣,除了支持高平陵政變的朝中盟友之外,跟隨司馬懿一起政變的三千死士當然是大肆分封,因爲這個時候的司馬懿已經變成了另一個曹爽,而且比曹爽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死士

要知道司馬懿殺了曹爽及其同黨五千多人,這其中有很多都是朝廷正式的官員,比如丁謐、何晏是尚書,鄧颺是侍中,畢軌是司隸校尉,李勝是荊州刺史,此外還有很多史書沒有記載的人,都被殺了,那他們留下的職位就空缺了,就需要有人去填補,而填補這些官職空缺自然是司馬懿纔有權力這麼做的。

那麼問題來了,司馬懿高平陵政變成功後,跟隨他起事的三千死士結局如何,去哪了?

第一個結局就是被任命爲朝廷官員,填補曹爽一黨被誅殺的空缺。

政變中的司馬懿

既然是死士,一般來說都是上戰場砍人的,只有三千死士中的軍官和頭目纔有希望被任命爲朝廷官員,或者是武將官職,就說司馬家族的人吧,政變成功後,司馬師被任命爲衛將軍、長平鄉侯,司馬昭被任命爲安西將軍,此外還有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被任命爲太尉,很明顯他們都參與了高平陵政變,並且有功。司馬師的功勞是三千死士,另外還和司馬孚一起屯兵司馬兵有功,司馬昭的功勞是保衛二宮。

第二個結局就是組建親信軍隊。

既然三千死士如此忠心司馬家族,所以索性不如組建一支忠於司馬家的軍隊,這一次不用躲藏了,直接光明正大地搖身一變成爲朝廷的禁軍,拿着國家的軍餉,開始當兵,並且只忠於司馬家,因爲司馬家掌握政權後,接下來就開始準備篡位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尤其需要忠心的人,更需要忠心的軍隊,只忠於司馬家,而不是曹魏。

政變成功

第三個結局就是賞賜錢財與爵位。

當然最後一個結局就是賞賜錢財和爵位,有些不願意當兵,又不夠封官,就只能賞賜錢財與爵位了,爵位是一種封建等級制度,可以享受自己封地的賦稅,並且是可以一直世襲下去的,只要朝代沒有滅亡,就一直存在,除非你沒有兒子來繼承,纔會被取消。

司馬懿雖然心狠手辣,對於忠心於他的人,還是捨得封賞的,要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的死士願意跟着司馬懿拼命,所以,三千死士基本上就是這三個結局了,接下來就是跟着司馬家族喫香喝辣的年代了,經過司馬代魏,只到晉朝滅亡。#司馬懿#司馬師#曹爽收藏

司馬懿兄弟就有八人,個個有才能,合稱爲司馬八達,司馬懿自己有九個兒子,再加上他的七個兄弟,少說也有四五十個兒子,就算是司馬懿這一輩與他的兒子司馬師這一輩,其族人加起來至少也有近百人,更不說司馬家族在河內郡生活了四百多年了,整個司馬家族在當時沒有一萬人,也有四五千人,其家族子弟隨便都能抽出一兩千人,這些人就是三千死士中的一部分。

司馬懿率領死士政變

當然了,司馬師也不可能讓自己的全部族人來充當死士,肯定還有其他人,司馬家族是大家族,就有很多人依附他們生存,比如賓客、門生、佃農、部曲等等,這些人至少也有幾千人,隨便抽個一兩千人並不是什麼難事。

所以三千死士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司馬家族的族人,另一部分就是依附於司馬家族的賓客、門生、佃農、部曲等人,這兩個部分的人組成了三千死士,成爲司馬懿手下的踏實打手,因爲他們的利益是一致的,他們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所以才能爲司馬師保密,同時也不至於出現叛徒。

三千死士

高平陵政變當天,司馬懿首先拿到太后的詔書,然後關閉所有城門,三千死士的任務基本上是控制城中所有的兵營和把守城門,然後給曹爽發詔書,讓曹爽投降,同時司馬懿並與自己並肩作戰的盟友分封重要職務,比如司徒高柔代理曹爽的大將軍職務,太僕王觀代理曹爽弟弟曹羲的中領軍職事務,以保曹爽富貴不殺其生命爲由派人勸說曹爽,最終成功勸降曹爽,之後,司馬懿違背諾言大開殺戒,以謀反之罪誅殺曹爽三族以及曹爽團隊的核心親信,一共五千多人被司馬懿屠殺。

完了之後,司馬懿當然是大肆分封功臣,除了支持高平陵政變的朝中盟友之外,跟隨司馬懿一起政變的三千死士當然是大肆分封,因爲這個時候的司馬懿已經變成了另一個曹爽,而且比曹爽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死士

要知道司馬懿殺了曹爽及其同黨五千多人,這其中有很多都是朝廷正式的官員,比如丁謐、何晏是尚書,鄧颺是侍中,畢軌是司隸校尉,李勝是荊州刺史,此外還有很多史書沒有記載的人,都被殺了,那他們留下的職位就空缺了,就需要有人去填補,而填補這些官職空缺自然是司馬懿纔有權力這麼做的。

那麼問題來了,司馬懿高平陵政變成功後,跟隨他起事的三千死士結局如何,去哪了?

第一個結局就是被任命爲朝廷官員,填補曹爽一黨被誅殺的空缺。

政變中的司馬懿

既然是死士,一般來說都是上戰場砍人的,只有三千死士中的軍官和頭目纔有希望被任命爲朝廷官員,或者是武將官職,就說司馬家族的人吧,政變成功後,司馬師被任命爲衛將軍、長平鄉侯,司馬昭被任命爲安西將軍,此外還有司馬懿的弟弟司馬孚被任命爲太尉,很明顯他們都參與了高平陵政變,並且有功。司馬師的功勞是三千死士,另外還和司馬孚一起屯兵司馬兵有功,司馬昭的功勞是保衛二宮。

第二個結局就是組建親信軍隊。

既然三千死士如此忠心司馬家族,所以索性不如組建一支忠於司馬家的軍隊,這一次不用躲藏了,直接光明正大地搖身一變成爲朝廷的禁軍,拿着國家的軍餉,開始當兵,並且只忠於司馬家,因爲司馬家掌握政權後,接下來就開始準備篡位了,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尤其需要忠心的人,更需要忠心的軍隊,只忠於司馬家,而不是曹魏。

政變成功

第三個結局就是賞賜錢財與爵位。

當然最後一個結局就是賞賜錢財和爵位,有些不願意當兵,又不夠封官,就只能賞賜錢財與爵位了,爵位是一種封建等級制度,可以享受自己封地的賦稅,並且是可以一直世襲下去的,只要朝代沒有滅亡,就一直存在,除非你沒有兒子來繼承,纔會被取消。

司馬懿雖然心狠手辣,對於忠心於他的人,還是捨得封賞的,要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的死士願意跟着司馬懿拼命,所以,三千死士基本上就是這三個結局了,接下來就是跟着司馬家族喫香喝辣的年代了,經過司馬代魏,只到晉朝滅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