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十年的時間,我國的汽車市場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轉變。20年前合資車以非常昂貴的高傲姿態佔據了我國市場,成爲了大家心目當中的王者,10年前國產車開始騰飛,很多人仍然對其施以看不起的態度,覺得這些品牌只不過是在拾合資車的牙慧。但是近幾年合資車反而卑微了許多,一再降價爲保市場份額,而國產車則真正地站了起來,一路漲價還能大賣,這到底是爲什麼,對於國人而言又是一件好事兒還是壞事兒呢?

合資車爲啥甘願降價?

這些年來合資車的價格的確是肉眼可見的低了,包括一些經典車型也在不斷降價,即便是大衆和豐田也沒有躲過這個魔咒。那麼在物價飆升的今天合資車反而更加便宜,是代表着車企們的良心嗎?

其實合資品牌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樣傻,在降低價格的時候它們的目的是爲了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但與此同時也付出了一些代價,那就是毫無節制的減配。我們會發現大衆豐田等車身上的很多經典配置都不見了蹤影,新款捷達甚至連收音機都沒有,這讓車主深感一夜回到瞭解放前從前買的低配車是真的低配,但如今買的低配車卻是乞丐版。

中國人在買東西的時候一向非常傾向於價格衝擊,一個東西只要開出低價,那我們就有更多的興趣去了解,而合資車品牌輾轉於國內市場多年也早已明白了這一點,所以在起售價方面一向是做出更多的妥協,而後再讓銷售介紹高配車型的好處。這麼看來它們並沒有少賺一分錢,反而獲得了更大的利潤空間。

國產車憑啥漲價?

而國產車越賣越貴,看起來彷彿是車企們對自己有了更大的信心,也爲了謀求更大的利潤。但我們要明白的是從前的國產車之所以便宜,是因爲我們根本就沒有掌握值錢的技術,想當年吉利造出的第1臺車就是拆開奔馳然後重新組裝的,之後的很多產品都是借鑑了合資車的技術,鈴木,三菱等車企就多次把自己過時的技術和生產線賣給國產品牌。

就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之下國產車沒有其它的辦法從技術上拼不過,那就只能從價格上出發,以價換量養活了一整個車企,而後車企們又將賺到的錢拿出來搞技術,曾幾何時,國產車陣營當中沒有一臺能夠拿得出手的發動機。但是現在吉利、長城、長安、奇瑞等車企都有了自己的尖端產品,無論是熱效率還是穩定性都不輸合資車,這個時候成本已經飆升,爲什麼不漲價呢?

即便是國產車漲價之後也比合資車要更加便宜一些,大家之所以覺得它貴了、它不良心了,是因爲今天的自主品牌和從前的自主品牌相比起來,的確是提高了自己的段位,但我們在看到價格的同時更要看到性價比。

對消費者是好是壞?

仔細思慮一下,我們就會明白合資車之所以降價就是對於市場的一種妥協,而國產車之所以漲價也是對於自己的一種昇華。從前國產車便宜的時候,大家都知道它的技術不行,即便是借錢買合資車也不會選擇國產,但如今國產車貴了,它的市場份額反而變得更大了一些。這就證明我們的國產汽車行業正在慢慢崛起,也給那些合資品牌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正是因爲這樣,大衆的競爭對手不再是豐田一家,反之亦是如此,所以它們對待市場有了更多的緊張,心理自然也就強硬地壓低了自己的利潤空間。

要說這件事情對國人來說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那必然是前者,因爲表面的價格增高並沒有給我們帶來困擾,表面的價格下降也沒有給我們帶來好處。我們所能夠看到的是國產車在一點一點的成長,而在它成長的過程當中也拉低了合資車的價格,給了市場一個更加白熱化的狀態,讓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空間。不知道大家對此是怎樣看待與評價的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