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最具楚風“微縮版博物館”入駐8號線

在這座特色地鐵站能看到省博“鎮館之寶”

地鐵8號線二期省博湖北日報站站廳藝術櫥窗。記者李永剛 攝

地鐵8號線二期省博湖北日報站站廳立柱。記者李永剛 攝

地鐵8號線二期省博湖北日報站站臺。記者李永剛 攝

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一批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文物”“入駐”武漢地鐵特色車站。15日,武漢地鐵8號線二期省博湖北日報站正式“亮相”,帶有濃郁楚文化氣息的車站內,24幅銅質的湖北省博物館內館藏文物版畫分爲兩列,以“藝術櫥窗”的形式排列在車站站廳層內。

省博湖北日報站位於東湖路與黃鸝路交叉口北側,沿東湖路南北向敷設,車站爲地下二層島式車站,共設置4個出入口(II號出入口預留)。

車站開放的三個出入口,分別位於湖北美術館、楚天181創意園、粵海大酒店三個方向,但是在站廳層,設有兩個通道,與周邊的黃鸝路、東湖路地下通道相連接,意味着這座車站今後將會有7個出入口。

黃鸝路、東湖路地下通道,分別有兩個出入口,這也意味着今後通過2個地下通道也可以直達地鐵站。

武漢地鐵8號線工程途經東湖、天鵝湖、湯遜湖等多處美麗的生態溼地,爲8號線增添了自然生態元素,線路的整體設計理念是“沿流溯源,靈動地鐵”,藉助流動的湖水,來描繪武漢發展的根源。地鐵沿線匯聚多所高校,人文文化豐腴,濃郁的書香氣息,爲整條線路增添了靈氣和活力。

記者從武漢地鐵集團獲悉,截至目前,包括省博湖北日報站在內的8號線二期12個站點主體工程已全部完工,全線路實現洞通、軌通、電通,部分站點附屬工程建設和裝修進入最後的收尾階段,確保到年底完成工程建設任務,爲開通試運營做好充分準備。

特色車站與省博“遙相呼應”

省博湖北日報站以“楚文漢韻”爲設計主題,走進車站,一股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撲面而來,整個車站彷彿一座“微縮版”省博物館。

從D出入口進入車站之後,左手邊迎面而來的第一幅銅質版畫就是曾侯乙編鐘,圖案之中,鑲嵌的是楚文化的藝術花紋,上方配以明亮的燈光,讓藝術櫥窗充滿“博物館”氣息。

整個站廳層內,左右兩側分別排列12個藝術櫥窗,“文物”數量達到24件之多,每一幅都值得細細品鑑。

記者採訪設計施工方瞭解到,兩側的24件作品均爲湖北省博物館的代表性的“文物”。

左側12個分別爲:編鐘、勾越劍、彩漆木雕龍紋蓋豆、銅鹿角立鶴、銅鉞、銅鑑缶、鼎、漆豆、銅殳、銅甗、銅升鼎、銅提鏈壺。

右側12個分別爲:虎座鳳鼓、銅矛狀銅車軎、彩漆木雕鴛鴦形盒、銅盥缶、雲紋玉璧、銅簠、鑄鑲紅銅紋飾盥缶、透雕漆禁、銅戈一組、銅尊、銅鑑、銅豆。

展現“編鐘金文”等楚文化元素

車站的天花板是淡淡的米黃色,提取楚文化代表——“編鐘金文”爲元素,通過編鐘上的楚文形態,將楚文抽象化處理,重新組合成新的結構形態,以平面構成的手法圖案與燈光相結合,以天花鋁板方通等材質來表現。

武漢地鐵集團建設事業總部業主代表陳思遠介紹,車站的牆面選用西班牙米黃石材,與天花的圖案和燈光配合輝映,呈現出一種明亮開闊又大氣磅礴的空間體驗與車站空間氣質,同時因其色調質感柔和,有帶給人溫馨舒適的感受。

牆面的虛實造型,增強空間的藝術表現力,將楚文化美術中,一系列神祕浪漫的意象組合,如鹿角立鶴、虎座鳳鳥、漆繪上的人神雜糅、織繡上的龍蟠鳳逸、青銅器上斑駁陸離的色彩等,給人自由、生動的想象。

來源:武漢晚報

記者龔萍 通訊員袁永華 汪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