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定多尔衮谋反罪,康熙雍正都不敢碰此案,乾隆为何敢翻案?

多尔衮,在清朝历史上占了极大笔墨,他活着,创造了不少传奇,死后,更引发了许多争议。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十四子,他天资聪慧,跟着努尔哈赤立下过赫赫战功,被赐“墨尔根岱青”的称号。这是夸耀他,是位足智多谋,文韬武略皆出色的人。

多尔衮厉害,其哥哥皇太极也不弱,再加上多尔衮比皇太极小了足足14岁,两人经营各自势力的时间差距太大,最终是皇太极执掌大权,多尔衮沦为了臣子。

清军入关后,皇太极称帝,可没多久,他便去世了。多尔衮本有机会夺得皇位,但出于诸多考量,他最终选择推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上位,即顺治帝,而他则以摄政王的身份代掌朝政。

顺治六年,多尔衮因痛失爱妻,心中悲痛,因思成疾,直到顺治七年也没恢复过来。在他病重的这段期间,因顺治帝没有来看望过他,他因此发起了牢骚,当着众多大臣的面,表达了他的不满。

数月之后,浑浑噩噩的多尔衮在外射猎时,从马上坠落,不久便去世了。顺治听闻此消息,大为震惊,亲率亲王、贝勒、大臣穿缟服,迎奠东直门外,如此盛大的礼遇,也唯有多尔衮享受过。此后,他又追封多尔衮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并为其定庙号成宗。又有“义皇帝”的称号,又有庙号,多尔衮这待遇已经可以媲美皇帝待遇了。

可谁曾想,多尔衮这死后的荣光,结束得如此快。顺治八年二月,多尔衮旧部拿出了不少多尔衮密谋造反的证据,甚至还有黄袍。顺治帝震怒,态度急转,剥夺了多尔衮的一切荣耀,将其判定为逆臣。

顺治皇帝的这一系列反应,不得不让人深思。都说死者为大,多尔衮都已经过世了,人世间的一切便已烟消云散。为何其旧部突然反水,拿出了一堆多尔衮造反的证据?难道这是他们的头名状?想为自己找个新主子?

可旧主已死,就算他们想为自己找个新主,也没必要在旧主死后落井下石,这不会让新主寒心吗?我个人觉得,这一切的背后,都有顺治的身影。他先是给了多尔衮极大的荣光,让天下人看到了他的慈心仁义,接着又拿出一系列证据,顺理成章剥夺了多尔衮的一切礼遇厚待,成功堵住悠悠之口。多尔衮生病之时,顺治皇帝都没有去看望过,这一点足以证明两人关系并不和睦,所以顺治进行这一系列操作,确实有可能。

或许正如我猜想的这般,多尔衮造反一事,背后有顺治的身影,因而康熙、雍正,两位帝王都并未触碰此案,直到乾隆皇帝上位,才为多尔衮平反。乾隆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不是在打老祖宗的脸吗?其实乾隆想的是,在不触及顺治帝权威的前提下,给多尔衮一个公道。他之所以这样做,我觉得是出于三方面的考虑。

第一方面:多尔衮确实被冤枉了。根据《清高宗实录》记载看,乾隆认为,多尔衮算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忠臣,由宵小奸谋,构成冤狱,既然如此,必要为其昭雪。于是,乾隆恢复了多尔衮睿亲王的封号,配享太庙,修缮坟墓。

第二方面:安民心,树榜样。乾隆认为,多尔衮是一位有勇有谋,骑射双全,能文能武的人才,而且对清朝忠心耿耿。这样的人,其实就是乾隆渴望有的大臣,他为多尔衮证名,为其平反冤屈,也是想将其树立成一个榜样,让更多的大臣向其学习。再者,他为多尔衮平反的这个行为,也是在向天下人表示他的仁心仁义,这也算是一个积攒人心的方式。

第三方面:内心的攀比。一直以来,乾隆都不停在向康熙靠齐,他认为康熙厉害,又觉得自己不输于他。康熙不敢为多尔衮翻案,可他做到了,他便觉得自己赢了,觉得自己更胜一筹。

当然,乾隆究竟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才选择为多尔衮翻案?我们不是他,因而无法真正的说出他的理由,只能根据当时的形势和他的所作所为来猜测。他在为多尔衮平冤之时,并没有否定顺治的英明,而是将一切归咎于“宵小奸谋”。如此一来,他既保了老祖宗的颜面,又实现了他的目的。不得不说,乾隆皇帝的确深思谋略,堪称是众多皇帝中的楷模。

有读者问我有什么能够一套书读懂中国史的,我一般都推荐他买蔡东藩写的《历朝通俗演义》。

这套书,从秦朝到民国2000余年历史,

大家要想通盘了解中国的历史,这套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史书太沉闷,不容易读,别的演义又虚构太多,蔡先生的这套书是史实重于演义,大事都是遵循正史的。

读了这套书,什么乱编的历史剧,或者朋友乱侃历史,你一听就能判断出来。

装礼盒版, 一共6本,为什么推荐精装本呢?因为书实在太厚了。

团购价是165,价格全网最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