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黃河上的著名渡口——蒲津渡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古蒲州城西門外黃河東岸,歷史上著名的蒲津橋和唐開元鐵牛也位於此處。後因黃河東移,開元鐵牛等沒入水中,悄然消失。

20世紀40年代,河水沿蒲州西城牆外流過,據當地老人回憶,枯水季節,下水還可摸到鐵牛牛角,行船還有被牛角掛傷船底的情況。50年代後,三門峽庫區蓄洪,河牀淤積,再加上河水西移,到了六七十年代鐵牛已被深埋於黃河水面下2米有餘的河灘裏了。

1988年,永濟縣博物館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一年多的查訪勘探,於次年8月發現並出土了唐開元鐵牛、鐵人,引起各界人士關注。

據史料稱,這四尊龐大鐵牛都是用來栓鐵索之用,鐵索又連舟組成黃河上最早、最長、最大的黃河大浮橋,是溝通山西、陝西、河南三省的重要紐帶。元末橋毀,久置不用,之後因黃河變遷,逐漸爲泥沙埋沒。

爲什麼固定橋索的是黃河大鐵牛,而不是其它動物?

之所以用大鐵牛拉鐵索橋,主要原因牛是力的象徵。牛安穩、祥和的形象讓人看着踏實,可以安定人們的情緒。過橋時,人們看到洶湧澎湃的黃河水,心理上頓生一股畏懼感,這時看到兩邊拉着大鐵索的牛,讓人頃刻間情緒安定下來,放心過橋。

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鐵牛除了起固定索橋作用外,還有多種作用。《易經》說:“牛象坤,坤爲土,土勝水。”古人云: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鑄鐵牛置於河岸,對肆意氾濫的黃河水是一種震懾,象徵着攔擋洪水、征服水患,造福於民。

牛是農耕文化的象徵

古代生活都是以農耕爲主,農業生產起着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牛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工具,代表着農業發展的前景。所以這裏的大鐵牛就預示着另一層意義,也就是所有的一切都是爲了農業發展,鐵索橋也是這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