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康熙王朝》是一部十分經典的歷史劇,裏面的精彩橋段,一個接着一個,叫人百看不厭,姚啓聖向康熙皇帝上奏“平臺方略”的那一段兒,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都知道,姚啓聖的“平臺方略”,簡單來說,就是“三必剿”和“三必撫”。所謂“三必剿”,即“剿其心”、“剿其兵”和“剿其海路”,而“三必撫”則是“撫其祖上之功業”、“撫其民”和“撫慰延平王鄭經”。

對於“三必剿”,我們沒有異議,而對於“三必撫”中的“前兩撫”,我們也都完全理解,可是,要說起“撫慰延平王鄭經”,我們不免就要有些納悶兒了,對鄭經採取的策略爲何是要進行撫慰呢?卻爲何不乾脆把他殺了,殺了鄭經,豈不是更省事嗎?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問題吧。

首先,我們知道,康熙皇帝想要收復臺灣,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武力,一條就是和平。如果走武力之路,康熙能走得通嗎?我們的答案是——能!以當時大清之國力,若採取武力收臺,遲早都會成功的,不過,那樣勢必要耗費大清王朝的物力、財力和人力,而且,靠戰爭收臺之後,清王朝在臺灣的統治自然也不會那麼順利。

武力收臺固然可行,但卻費時、費事、費錢,那麼,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當然有,那就是和平收復之路,也就是姚啓聖所說的“撫”。在姚啓聖的“三必撫”中,他指出最難撫的就是鄭經,而且也是不得不撫的,於是,問題就來了,乾脆直接殺掉鄭經不是更容易嗎?爲何還要去做那個費力還不一定討好的事情呢?說得再直白一些就是,難道殺了鄭經之後,就不能再去撫他祖上的功業和臺灣的百姓了嗎?

事實上,如果把鄭經殺掉再去“撫”的話,還真不好“撫”。第一,殺掉鄭經之後再去撫慰其祖上的功業,那顯然是虛僞的,是不安好心的,否則,又怎麼會殺掉鄭經呢?其二,鄭經是臺灣百姓心目中的“老大”,如果把“老大”殺了,那麼試想一下,臺灣百姓還會與大清王朝好好合作嗎?相反,如果不殺鄭經,而是撫慰鄭經,讓鄭經帶頭歸順朝廷,那麼大清王朝再要去治理臺灣的話,那可就容易得多了,這是一個十分淺顯的道理,所以說,撫慰鄭經纔是上上之策,而不是簡單粗暴地把他殺掉。

以上就是在姚啓聖的“三必撫”戰略中,爲何對延平王鄭經要進行撫慰,而不是乾脆把他殺掉的原因了,親愛的小夥伴們,你是不是早就已經發現了呢,對於這個問題,你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那就快來留言討論,發表你的高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