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 姜子牙

本文由ACGx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動畫電影系列化的基礎,是被觀衆認可的故事

沒有懸念,國慶檔真正的票房冠軍被後期口碑回升的《我和我的家鄉》獲得。而在前期被觀衆賦予過高期望、預售票房位列第一的《姜子牙》,則因爲上映後巨大的口碑兩極分化,票房最終被定格在15億左右。

大半個月過去,儘管《姜子牙》的話題熱度飛速下降,可是由這部電影引發的“封神宇宙”相關討論卻從未停止。

​《姜子牙》片尾出現的楊戩、二郎神和黃天化的彩蛋,觀衆們就已經認定基於同一個“封神宇宙”世界觀的動畫電影“在路上了”。

甚至於在前不久,由追光動畫製作、公佈定檔預告的《新封神:哪吒重生》,網絡上也出現了這部電影是蹭“封神宇宙”熱度的言論。

​以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爲題材製作動畫電影,早就是中國電影市場的一大知名類型。多年來,不僅誕生了諸如《大鬧天宮》《寶蓮燈》在內的經典作品,近幾年《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這些取材自大衆耳熟能詳故事的作品,讓國產動畫電影再度煥發新生。

未來,還有不少類似題材作品和觀衆見面,“電影宇宙”一詞大概率會頻繁出現。當我們細細剖解“電影宇宙”,會發現這個概念目前的最大作用,是在動畫電影營銷層面的體現。

成也“宇宙”,敗也“宇宙”

2019年夏天,電影觀衆爲《哪吒之魔童降世》貢獻了50億票房,他們也將自己對動畫電影的熱情傾注到出片尾的《姜子牙》預告片上。由於兩部電影主角皆取材自《封神演義》中的人氣角色,一時間“封神宇宙”一詞風靡互聯網。

不管是導演、主要製作團隊,還是故事類型、敘事方式,這兩部電影都是毫不相干的作品,唯一相同的就是出品、宣發都是光線傳媒。自《姜子牙》上映之前,光線傳媒都未曾在公開場合承認或否認過“封神宇宙”——這種來自終端市場模棱兩可的說辭,對於保持《姜子牙》的熱度和最終的宣發來說有着天然的優勢。

可以說,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後上映,這對《姜子牙》是幸事,也是不幸。

幸的是,在前期的宣傳中可以捆綁《哪吒之魔童降世》,未上映就已經有極高熱度,讓《姜子牙》成爲了國慶預售票房最高的電影作品。

​不幸的是,這兩部電影是完全是不同的風格,強說教、弱娛樂的《姜子牙》不僅讓部分不明真相的觀衆在網絡上留下“和哪吒一點劇情聯繫都沒有,不要對封神宇宙抱期待”之類的評論。“電影深度比哪吒更進一步,但是導演和編劇講故事的能力差了一點”“比《哪吒》的格局大得多”的兩極化評論比比皆是,最終這部電影的豆瓣評分從8.7跌至6.9分。

當我們回顧過去幾年國產動畫電影的成績,會發現破10億的國產動畫電影目前也僅有3部,但是被“封神宇宙”過分營銷的《姜子牙》卻因爲無法滿足大衆觀影需求而在內容方面遭受了極大爭議。

在資本市場,由於《姜子牙》的票房和現象級爆款《哪吒之魔童降世》差距甚大,並未引發後疫情時代大衆觀影情緒的大爆發,光線傳媒的股價在國慶後開盤後直線下滑,至今總降幅23%,市值縮水高達111億。

“電影宇宙”的本質,是形成系列化

如果沒有“封神宇宙”這個由動畫觀衆爲它創造的高起點,《姜子牙》的票房或許不會大起大落,市場對它的評價也不會過分兩極化。但是,從票房方面考慮,《姜子牙》捆綁“封神宇宙”或許是其最好的營銷方式。這種承襲自好萊塢“電影宇宙”的概念,在《姜子牙》身上得到了完美詮釋。

根據百度百科的解釋,“電影宇宙”指的是一種具有多維多元次的人物框架和劇情故事來共享或構建形成統一世界觀的電影概念。獨特的世界觀、無限延伸的故事體系和龐雜的人物關係,都是電影宇宙得以發展的重要組成因素。

樹立起“電影宇宙”這個概念的漫威英雄系列電影,將曾經屬於不同漫畫世界觀的超級英雄故事進行重新演繹,將他們不斷揉入到漫威電影宇宙的世界中。

​漫威英雄系列電影的成功,除了基於好萊塢電影工業化流程的製作模式外,還有兩個特點。

一、多元化的英雄角色塑造,這些超級英雄角色的成功,也捧紅了大量演員。

二、從一開始就進行了長期的內容規劃,以保證形成系列化的電影故事能夠延續下去。

即使這麼多年來漫威影業無法保證每部電影都有穩定的故事水準,且主線劇情屢屢被粉絲吐槽,但是這個電影系列的成功讓世人看到了“電影宇宙”在商業方面的巨大優勢——能夠徹底放大作品的商業屬性。即使在很多好萊塢大佬們眼中,漫威英雄系列電影處於鄙視鏈底端,但是這並不妨礙這一系列電影十多年來都保持着相對穩定的票房和觀衆,也引發了其他電影公司的跟風,“DC宇宙”、“黑暗宇宙”、“怪物宇宙”、“怪獸宇宙”紛紛登場。

2008年至今,漫威電影宇宙總共推出了24部電影(包括索尼《蜘蛛俠》《毒液》),爲全世界影迷塑造了風格各異且獨具個性的超級英雄,全球總票房也早已突破了200億美元。

​在好萊塢,《星球大戰》《哈利·波特》這類講述發生在同一個世界裏劇情連貫,且角色相對固定的系列化作品並不等同於“電影宇宙”。但是從商業角度來說,《星球大戰》《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和“漫威宇宙”“DC宇宙”並沒有太大的不同,都是依靠好萊塢頂級的影視工業製作水平,開創一個獨立的電影系列,且以成功的前作鞏固後續作品的熱度。也因此,在終端市場,但凡能夠形成系列化的電影作品,都會被觀衆認爲是“電影宇宙”。

在中國談“電影宇宙”,前提是掌握“財富密碼”

“電影宇宙”出現在中國電影市場,是觀衆對飛速發展的中國電影市場的一種渴求,也是國內內容創作者對可持續發展系列化影視內容的一種期盼。特別是在創作靈活度更高的動畫電影這塊,光線下的重注讓動畫人得到了更多機會,國產動畫電影能夠爲更多普通電影觀衆注意到。

但是,就內容規劃、製作能力、資源配給、宣發模式、統籌能力來看,國產動畫電影的整體表現目前和好萊塢電影差距極大。而《姜子牙》從宣發到內容方面存在的問題,正是因爲內容方面無法完全貼合市場,不得不在前期推廣時以“封神宇宙”捆綁《哪吒之魔童降世》來對觀衆進行暗示營銷。

實際上,這並不是動畫電影在中國首次貼合爆款電影進行營銷。

2017年,日本動畫電影《煙花》在國內上映,這部在中日兩國的前期營銷過程中,都緊貼前一年的爆款電影《你的名字。》,暗示《煙花》將續寫《你的名字。》的輝煌,甚至直接打出“《你的名字。》核心主創團隊打造”之類的營銷廣告。然而這兩部電影僅僅是發行、製作人相同,對標《你的名字。》反而讓《煙花》獲得了更差的口碑。

​而後,在中國動畫電影市場,但凡出現青春題材的動畫電影,或多或少都要和《你的名字。》沾點邊。這種在營銷層面類似於“電影宇宙”的行爲,反而暴露出國內動畫電影營銷類型的單一和疲軟。

於電影市場來說,依靠“電影宇宙”用來衝票房,最多也就管用一二次,畢竟如今整個中國電影行業在內容製作方面的不斷提升,也讓觀衆對電影內容質量有着更高的要求。

當國產動畫電影行業還不能完全掌握動畫電影製作的“財富密碼”時,過多地從商業和資本角度考慮,越過“電影宇宙”的內容本質,去提前透支“電影宇宙”的商業屬性,最終只是快速消耗電影觀衆的熱情和積極性。這對於整個動畫電影行業的發展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唯有一部一部紮紮實實做好內容,“電影宇宙”才真的有可能在中國成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