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

北京三中院召開新聞媒體座談會

就如何做好法治宣傳工作

“問計”於新聞媒體的朋友們

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光明日報、法治日報、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中國審判雜誌社、民主與法制雜誌社、北京廣播電視臺、北京日報、北京青年報、人民網、鳳凰網等三十餘家新聞媒體的近40名負責人、記者參加了此次座談會。

會前,媒體記者們參觀了北京三中院訴訟服務中心、法庭、法官辦公室、多媒體工作室等工作場所。

隨後,大家在大法庭內共聚一堂,暢所欲言,開啓了一場“頭腦風暴”,爲三中院法治宣傳出謀劃策。

此次座談會是遷入新址後,北京三中院首次舉辦的媒體座談會。會上,三中院政治部主任李經緯介紹了三中院的基本情況,他表示,三中院是一座新聞資源的“富礦”,由於自身特點明顯,這座“富礦”不僅量大質優,而且容易“開採”。三中院願意與媒體一起努力,打造一個法宣共同體,爲推進法治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媒體建議

民主與法制雜誌社總編輯 劉桂明

劉桂明表示北京三中院給其留下了“有料、有愛、有趣、有效”四個印象。從宣傳角度看,北京三中院在平臺、機制、裁判和服務的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方面內容豐富,有宣傳之“料”;從智慧訴服中心的建設、從法院設計的細節之處,能感受到法院以人民爲中心的理念,體現出法院的溫度;從大數據等各種新信息化手段的應用,展現了法院與時俱進的靈活性與趣味性;最後,從效果看,北京三中院在案件審理、服務保障工作中成效顯著。劉桂明提出,建議媒體能更進一步走進法院,作爲特殊的“觀察員”,參與到法院重點工作中去。

人民日報政文部政法室副主編 徐雋

徐雋認爲北京三中院在新址建設、院徽設計中融入的理念不但體現出不同類別法庭的不同作用,也將司法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設融入其中。他希望三中院在新院址展現新氣象,展現新作爲,不斷地向社會輸送更多公平正義,希望雙方之間加強聯繫。另外,徐雋對法院速裁工作表達了關注,對於中級法院實施速裁的必要性、實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難點問題,期待三中院能給出三中經驗。

新華社北京分社常務副總編輯 塗銘

塗銘表示參觀三中院有很大收穫,他對三中院新址建設展現出的科技感、日常工作中的便民舉措印象深刻。他表示將對三中院的新聞宣傳工作助一臂之力。

塗銘建議,法院新聞宣傳第一是要“上下通喫”,要喫透上情,也要喫透下情,“上情”第一個層次是對中央關注的大政方針政策的落實,當下除了決戰脫貧攻堅,法院要考慮在“六穩”“六保”工作中發揮自己的作用;第二個層次是對於法院系統來講,對最高法院方針政策的落實;第三個層次是對北京市委市政府關注的焦點,比如在北京市自貿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點工作中如何滿足老百姓的司法需求。“下情”就是摸清老百姓的訴訟需求,解決好在訴訟中的堵點和痛點。第二是要“靠山喫山”,北京三中院要利用好自身的區位優勢,宣傳好司法服務大局的工作舉措。第三是要“贏者同喫”,媒體和法院的關係是互利共贏的關係,當下司法案件越來越成爲公衆的關注焦點,三中院每年召開一期媒體座談會,與媒體面對面地交流,能夠相互借力,形成良好的互動,建立共贏關係。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新聞中心記者 奚丹霓

奚丹霓對北京三中院各項工作給予高度評價,她對北京三中院民事法庭、刑事法庭使用不同色調這種設計細節感觸很深,認爲這從細節處體現出三中院法與情交融的人文氣息。她建議三中院可以建設一個相對穩定的媒體工作羣,有助於經常溝通,聽取意見建議,相互促進。

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編委、中國法院網總編輯 劉嵐

劉嵐對北京三中院搬遷新址、開啓新徵程表示祝賀。她表示三中院整體氛圍低調務實,在短暫的參觀中感受到了三中院對當事人、法官、新聞媒體的尊重。

劉嵐建議三中院從以下三個方面着手做好宣傳工作,一是每年明確一個工作重點,根據工作實際,想好、做好三中院最具特色、最想宣傳的部分。二是注重網絡新媒體宣傳以及全國法院微電影微視頻等影視方面的宣傳。三是可以重點圍繞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進行宣傳,尤其是集中排庭、檔案錄入等將法官及法官助理從輔助性工作予以剝離出來的做法值得推廣宣傳。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今日說法》主編 張穎

張穎表示《今日說法》欄目跟北京三中院是老朋友,2017年兩會特別報道,在智慧法院建設主題中就選擇了北京三中院作爲智慧法院的典型代表,介紹了三中院的信息中心、智能語音轉換、互聯網的遠程質證功能等。在今天的參觀過程中,無線耳機、運卷機器人、還有機器人小司,也令其印象深刻,體現出三中院的風格、性格。張穎建議,三中院可以挑選精品案例來進行電視化的展現,另外,三中院有近6000多個院庭長開庭審理的案件,可對院庭長落實司法責任制帶頭辦案進行重點宣傳。

中國審判雜誌社常務副總編 張召國

張召國回顧了與三中院的深厚友誼,表示很榮幸受邀參加媒體座談會,感受到了三中院新址的變化,今後《中國審判》將一如既往地爲三中院的新聞宣傳工作給予大力支持。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法律講堂》總製片人 蘇大爲

蘇大爲回顧了與北京三中院、與安鳳德院長的交流合作,重點介紹了《法律講堂》欄目情況,期待與三中院在今後的工作中有良好的互動,有密切的合作,能把三中院的法官風采、法院形象宣傳出去。

法治日報北京記者站站長 黃潔

黃潔表示法治日報與北京三中院一直以來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關係,法制日報更名爲法治日報後,在報道方向、版面設置上也進行了調整,體現出更好地服務於政法中心工作的要求。另外,隨着法制網被列入中央重點新聞網站以及法治號平臺的打造,法治日報逐步向着媒體融合發展的要求快速前進。作爲法律專業媒體,法治日報能爲三中院法治宣傳提供多種多樣的平臺。她建議北京三中院從智慧訴服建設着手,延續整體工作的宣傳;多利用新媒體形式向外推廣三中院“硬核”工作機制和成就。另外,建議雙方建立一個黨建交流平臺,共同開展黨建活動。相信利用地緣優勢和內容優勢,法治日報與北京三中院的合作交流將更爲密切。

人民網經濟部主任 楊成

楊成結合人民網欄目設置,向北京三中院法治宣傳工作提出六點建議,一是新聞內容要注重數據化可視化;二是內容、形式要加強創新;三是要注意將內容故事化;四是邀請法官走進人民網平臺,爲網民做普法,進行案件解讀,暢通司法與平臺之間的聯繫;五是隨着5G等技術的發展,建議北京三中院提前佈局新的傳播平臺;六是法院應當要注重內容的引導力,多提供一些建設性的內容,傳播理性聲音。

鳳凰網副總編輯 吳海鵬

吳海鵬表示在北京三中院參觀過程中感受到了三中人的司法擔當,體會到了法院建設中的智能、高效、便民,也充滿互聯網思維,令其對三中院智慧法院的建設充滿期待。另外,建議法院在做庭審直播宣傳時,壓縮時間,將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向公衆予以呈現。最後他向三中院發出邀請,期待在平臺運營法律風險等方面加大交流普法力度。

北京青年報法制新聞部副主編 孫慧麗

孫慧麗與大家分享了北京青年報的相關版面設置,在傳統版面建議各庭室可以結合相關案件、熱點事件、網絡熱劇進行以案釋法,在新媒體版面中,希望大家多提供一些原始素材。另外,北京青年報還會根據新聞熱點連線法官進行直播解讀,期待以後能與北京三中院有更深更廣泛的合作。

法治日報北京記者站原站長 李松

李松首先對北京三中院喬遷新址表示祝賀,三中院新址的設計和佈局體現出科技化和智能化,也體現了三中院開放、包容、體貼、善待媒體的特點,創新的概念是三中院最鮮明的特點之一,在未來發展中,科技智能和理論體系的建設也是法治日報和法院共同關注的焦點。他建議,在大法庭的建設當中,增加更多科技元素。三中院與法治日報有地緣優勢,關係一直很密切,合作一直很順暢,希望在未來多合作、相互幫助。

北京廣播電視臺《今晚拍案》製作人 李雷

李雷用圖表形式展示了政法機關與媒體合作的多種形式及其影響因素,並介紹了目前司法機關與媒體合作的現狀及原因。同時,李雷談到了當前新聞媒體在新聞宣傳中遇到的問題並提出了探索的出路建議。

北京高院新聞辦副主任趙巖總結

趙巖對北京三中院搬遷新址表示祝賀,在參觀過程中感受到了三中院工作環境新、宣傳團隊新和取得亮點成績方面的新,體現出三中院黨組抓工作、抓落實的擔當和作爲,體現了三中院對樹立司法形象的責任和使命,充分展現了三中院全體幹警的良好風貌和氣象。接着,趙巖副主任對新聞媒體表達了感謝,感謝媒體記者朋友對全市法院宣傳工作的大力支持。最後,他希望與媒體繼續加強合作,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希望媒體幫助法院多挖掘新聞素材,希望新聞媒體對司法工作多監督、多提寶貴意見。

趙巖副主任就新聞宣傳工作提出三點要求:一是抓好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做到守土有責,切實提高政治鑑別力和敏感性。二是保持良好的宣傳態勢,加強選題的策劃,多打造拳頭產品,發動幹警多參與宣傳工作,打造大宣傳格局。三是各部門與新聞宣傳部門要加強配合,共同塑造法院的良好形象。

北京三中院黨組書記、院長安鳳德講話

安鳳德院長在座談會上代表院黨組和全體幹警對新聞媒體蒞臨三中院指導工作表示歡迎,對新聞媒體長期以來大力支持三中院工作表示感謝,同時對市高院新聞辦對三中院新聞宣傳輿論引導工作的大力支持和關心表示感謝。

安鳳德院長向與會新聞媒體介紹了北京三中院一站式多元解紛和訴訟服務體系建設、完善類案裁判標準化、規範化建設、二審案件繁簡分流機制、二審獨任制試點改革等工作情況。同時,安院長介紹了三中院搬遷新址的原因並闡述了三中院新址建設過程中遵循的“公正司法、司法爲民、智慧法院、以人爲本”四個建設理念以及具體體現。

安鳳德院長強調,召開新聞媒體座談會是向新聞媒體學習請教,希望與媒體朋友共謀發展。新聞媒體是從黨和政府的角度、高度看問題,站在人民羣衆的立場,能夠反映各層面的輿論意見,希望能夠向新聞媒體請教怎樣爲黨和政府排憂,怎樣爲人民羣衆解難,怎樣服務大局司法爲民。

安鳳德院長介紹了三中院建設首都及全國一流法院的目標以及三中院正在制定的三年行動計劃,希望在三中院成立十週年的時候能給黨和人民羣衆交一份更滿意的答卷,在此過程中,希望媒體記者能多關心關注三中院的發展。

供稿:北京三中院

攝影:王俐然 馬國強

編輯:周燕 汪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