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雙十一錢包被掏空的真相:商家實在太懂你了

4月的時候,DT做了幾篇深度的消費洞察。當時的數據就表現出來,2020年的種種不確定對消費者行爲和心理產生了影響。而這些影響,會進一步改變商業。

近距離圍觀了幾個月,我們發現,站在品牌和消費者中間的營銷人,大概是受影響最大的。一邊是大多數公司都在削減營銷投入,更加強調既要品牌聲量又要銷量增長的“品效合一”;另一邊是消費者變得更加理性又難以取悅,光是做到吸引到他們的注意力,就已經費盡心力了。

大家都挺焦慮的。要不然,廣告圈大佬們呼喚初心和熱情的小片《不要做廣告》,也不會這麼容易就引發圈內刷屏。

DT一直都在做消費端的洞察,今天換個角度,跟大家聊聊營銷。更具體來說,想聊聊在新一輪的消費趨勢週期裏,品牌要如何更好地打動消費者?

從消費者說起

源頭肯定還是要從消費者說起。

消費羣體的改變倒不是一瞬間就發生的,畢竟人、貨、場的重組已經進行好幾年了。只不過,2020年的疫情,加速了很多事情的線上化和數字化,也讓改變顯得有些明顯。在消費者的角度,信息獲取渠道愈加分散,選擇變得前所未有地豐富,消費鏈路越來越短……種種條件疊加在一起,順理成章,消費者的決策邏輯發生了變化。

我們想用一個樸素、直接點的詞來概括現在的消費羣體,想半天,就覺得“複雜”還算合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方面,誘發大家消費的因素變得越來越複雜。

早年,消費者決定購買之前,主要就是看品牌或價格,但現在,越來越多人更看重口碑、細節或者成分。在某些品類的消費者眼中,品牌在決策鏈條上已經排到很靠後的位置。

騰訊看點最近做的用戶購物偏好調研數據就顯示,大家在選購美妝日化產品時,最關注的因素依次是功效、口碑和價格,品牌僅排在第4位。在選購食品飲料的時候,最看重的也是口感而非品牌。

另一方面,需求進一步分級,品牌面對的消費羣體變得很複雜。不同年齡和不同線級城市的消費者,在消費需求和習慣上有一定的不同,能打動他們的點也很不一樣。

以買手機爲例,18-25歲用戶最關注的是處理器、價格、操作系統和充電續航,品牌只排在第5位;而25-45歲的用戶,最關注的要素卻是品牌;45歲以上用戶,就不那麼關注操作系統了,會更關注手機的拍照能力。

除了在購買時看重的因素不太一樣,Z世代年輕羣體還展現出比前輩們更強大的消費力。在18-25歲的被調研消費者中,有20%的人計劃花費5000-7000元來購買手機,而在其他年齡段羣體裏,這個比例只有7%-10%。

除了年齡,城市線級不同,也是消費羣體複雜性的重要歸因。

在購買食品飲料時,雖然大家都最重視口感,但各線級城市的消費者會出現一些微妙的差別。一線城市的要求明顯更多,而且相對來說會更看重品牌、熱量和產地;城市線級越低,消費者在購買食品飲料時對品牌的重視度也越低,價格相對更加重要。

總結起來,就是消費者觸點越來越複雜。

營銷的迭代

當消費者觸點變得複雜之後,大家開始發現,過去的營銷模式沒那麼好用了。

以前都是怎麼玩的呢?靠媒介做增長,只要有預算和議價能力,做好定位,整合一下渠道,一通轟炸就能佔領用戶心智,獲得有效的注意力。現在,流量紅利時代過去,好多品牌發現,錢砸下去了,曝光量數字也做得很大,但是隻買到流量,沒買到潛在用戶。

我們大家都是消費者,道理其實簡單想想就明白。

以前能看的東西沒那麼多,電視廣告、雜誌插頁、路邊的廣告牌啥的,我們都能看得津津有味,什麼“爲什麼要追我?”“我要急支糖漿”,什麼“哪裏不會點哪裏,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只要出現得足夠頻繁,我們就能倒背如流。

但現在,生活方方面面線上化,大家都是信息過載的狀態,見識過的東西挺多,也更明白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注意到某條信息的閾值被拉得越來越高,已經習慣了“視而不見”。這直接導致,有的品牌方買半天流量,就買了個寂寞。

流量轉瞬即逝,只是觸達消費者是不夠的,還得要想辦法吸引和觸動他們。於是,內容成爲營銷領域最近聊得最多的詞之一。這涉及到一整個鏈條的迭代,找到想要的用戶,懂得他們要什麼,決定用什麼樣的內容,以怎樣的形式去觸動他們,然後提高影響和轉化。

比如說,一個面向年輕人的手機品牌,可以用更具吸引力的內容來重點強調處理器和價格優勢,前面我們也提到,這是年輕人購買手機時更關心的點;再將這些內容精準地送到最近正對手機感興趣的年輕人面前,那觸動潛在消費者的概率就會更高。

這就是內容和流量運作都更加精細的信息流廣告。數據證明,確實是有更多營銷預算投入到了各大流量平臺的信息流廣告業務裏。從市場份額來看,信息流廣告從2019年第4季度的28%,上升到了2020年第1季度的34%。

我們大膽預測,大家對信息流廣告的投入比例還會繼續上升。一方面是因爲近幾年信息流的流量霸主地位不會動搖,大家對於信息流原生廣告的接受度也還比較高;另外一方面,信息流廣告的內容可以是圖片、圖文、視頻、互動、小程序、直播……還可以是未來某種新的形式,可延展性特別強,品牌在創意和內容上可發揮的空間特別大。

當然,不斷有巨頭入局,也是我們下這個判斷的主要支撐。

之前主推信息流的主要是今日頭條、抖音等字節跳動系,以及微博和百度。後來,騰訊也高調入局,用實際行動表示了對這個營銷方向的看好。

2019年11月,騰訊整合QQ瀏覽器、騰訊QQ·看點和看點快報等信息流產品,發佈了信息流內容服務品牌——騰訊看點,號稱要爲廣告主量身打造新的內容生態體系和商業解決方案,從流量運營、內容生態到數據賦能,做一個全鏈路定製化智能營銷體系。

當時的發佈會上,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廣告客戶負責人欒娜的說法是這樣的:最好的廣告產品或者說商業生態一定是深植於最穩定的用戶習慣。只有基於用戶習慣的生態,才能讓生態中的各方獲益,騰訊看點也會通過更豐富的內容形態、更精準的分發能力來實現這一點。

圍繞內容的競爭

藉着騰訊看點對自己營銷商業化能力的拆解,我們也可以確定這一輪營銷迭代週期裏的三個關鍵詞——流量、內容和數據。

對於這些互聯網大廠來說,數據賦能已經是基本操作,大家競爭的關鍵點還是在流量協同和內容生態這兩點上面。目前,字節跳動、騰訊看點和百度的信息流平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態勢,我們以其中的騰訊和字節跳動爲例,來說說各家的優劣勢。

流量協同方面各有優勢,字節跳動系主要是協同今日頭條、抖音和西瓜之間的流量,優勢在於視頻流量強大,而且短期內看起來不會被超越,這也可以順理成章地過渡到直播流量;騰訊看點協同的是QQ、QQ瀏覽器、看點快報和看點小程序之間的流量,優勢在於流量類型覆蓋全面立體,尤其是加上了社交屬性的流量,在關係鏈搭建、興趣圈層擴散以及後續互動等方面,都有比較大的優勢。

在內容生態的方面,兩個巨頭多少有些互補。

字節跳動的優勢項在於視頻和直播很成熟,正好都是現在的內容風口;但是它內容IP資源這一塊相對比較弱,所以也能看到,字節跳動這兩年開始花錢買一些內容IP,也在花力氣搭建內容創作者庫。

騰訊看點背後的內容生態IP自然是很強大的,騰訊號稱中國最大原創IP內容的擁有者和建設者,覆蓋了影視、遊戲、體育到網絡文學各個領域。但是騰訊看點在視頻和直播這塊也得補課,現在的辦法是給商家開了個騰訊直播的開播工具,商家在這頭播,騰訊看點基於幾大平臺的公域流量協同進行分發,用戶在這些平臺的信息流裏也能看到視頻和直播。

簡單梳理一下,巨頭們各自都是有很強大的搶地盤資本的。

但對於各個品牌方來說,手握預算,面對巨頭們給出的資源,也還是面臨一些挑戰,挑戰主要是在於,品牌方現在需要更強的對數據和內容的把控能力。

你可能在想,數據不就是曝光、CTR、轉化率?內容不就是策劃和文案?這些能力一直都有的呀。

我們前面舉過一些數據,不同消費羣體在消費某個品類時,更看重哪些因素,這類數據將幫助品牌更好地去認識用戶。

獲得這些數據的前提,是需要更精準地拆解自己品牌或產品要素與內涵,數據層面不難,但對洞察力的要求更高。

聽起來有點像用戶研究部門在做的事情,但用戶研究部門從數據裏挖掘出信息,就差不多結束了。而營銷人,還需要根據數據裏挖掘出來的信息,進行一輪感性理解,再發揮創意,把握內容方向。在內容投放後,根據平臺反饋的數據再繼續優化下一次內容的方向,進入新的循環。

信息流廣告權重越來越高的這一輪營銷週期中,能更好地把控數據與內容循環鏈條的品牌,無疑將獲得更大的優勢。

作 者 | 蒂 姆、阿 米

設 計 | 鄭舒雅、戚 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