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金融改革面臨的挑戰也是中國金融改革面臨的挑戰。

貝殼財經原創出品

記者 侯潤芳

編輯 陳莉

特區40年,深圳從一個“小漁村”成長爲國際化的大都市。造就深圳奇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麼?站在新的起點上,深圳如何避免成爲一個平庸的城市?深圳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新京報就這些問題對話國務院參事、深交所首任總經理夏斌。

在夏斌看來,造就深圳奇蹟的是深圳敢爲天下先,大膽闖、大膽試的精神,“敢爲”就是挖掘市場魅力,充分發揮市場作用。而在當時,敢爲天下先的市場化能取得發展奇蹟,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的結合。

作爲中國改革開放的樣板城市,深圳一直被賦予諸多期待,深圳如何避免成爲一個平庸的城市?對此,夏斌認爲,深圳要保持“不平庸”,不僅僅是深圳的事情,更是頂層設計意義上的事。另一方面,在全國改革進入深水區,深圳如何率先突破,並非無可作爲。

站在改革新的路口,在夏斌看來,深圳面臨兩類挑戰:一類是全國各地共有的挑戰,其核心挑戰依舊是政府與市場邊界未理順、市場機制不充分的挑戰;另一類是深圳自身面臨的特殊挑戰。深圳如何應對這些挑戰?夏斌認爲,一是有賴於“頂層設計”,二是尋求不斷的、零星的、局部的改革與創新試點,形成路徑依賴,形成市場規模。

國務院參事、深交所首任總經理夏斌。 受訪者供圖。

01

“敢爲天下先

就是敢於充分發揮市場作用”

新京報:上世紀80年代,國家設立了深圳、珠海、廈門、汕頭、海南五個經濟特區。如今來看,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最受矚目,造就深圳奇蹟的最重要原因是什麼?

夏斌:造就深圳奇蹟最重要的原因是深圳敢爲天下先,大膽闖、大膽試的精神。“敢爲”什麼?敢奮鬥不已,挖掘市場魅力,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在當時,深圳敢爲天下先,能在全國又遙遙領先其他四個特區,創造這麼多全國第一。以金融領域爲例,在深圳成立了全國第一家證券公司、第一家交易所、第一家外匯交易中心、第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第一家財務公司等等。其他四個特區爲什麼沒佔一個?爲什麼?我認爲這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三者的結合。

從“天時”來看,當時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整個中國處於求改革、求創新的解放思想氛圍之中。全國上下一心講改革講創新,特別是小平南巡講話給深圳帶來了春天,帶來了更大的希望。這是不容忽視的大環境。

“地利”指的是,當時的中國經濟仍然被計劃經濟體制所籠罩——無論是生產、流通領域,還是金融財政、投資領域,都實行嚴格的計劃指令經濟,全國正處於需要改革的“一片未開墾荒地”,“一片處女地”。任何一領域的制度突破,都可成爲全國的先鋒。

重要的是“人和”,當時深圳從上到下,聚集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從領導層看,中央派出了很多得力幹部,這些幹部思想解放,敢幹能幹,工作經驗豐富。比如,當時的市委書記李灝,在南下深圳前是國務院副祕書長。香港招商局董事局主席袁庚,既有豐富的市場實踐經驗,又有開闊的世界視野。中央政府各部委分別在政策、資源上又恰恰給出了不少支持。除了領導層,當時在市場經濟改革的號令之下,一大批大學教授、機關幹部、剛畢業的大學生、復原軍人等來自祖國大地東南西北的人才,紛紛南下深圳,創業“淘金”。我1993年、1994年在深交所工作時,深圳有人和我介紹,深圳人口平均年齡才26歲,全國三分之一的經濟類博士生都在深圳。當時包括任正非、王石等一大批科技、經濟、管理等各行各業的人才,紛紛聚集深圳,一代繼一代,造就了深圳今天的奇蹟。

因此,造就深圳奇蹟,天時、地利、人和三大因素缺一不可。當時其他四個特區如果說“天時、地利”與深圳一樣,“人和”方面的確是不可比的。

02

“我不認爲深圳變平庸了

深圳如何繼續率先突破並非無可作爲”

新京報:2002年左右的時候,有網友寫了一篇《深圳,你被誰拋棄》的文章引發關注。近年也有討論,深圳如何避免成爲一個平庸的城市?對此,你怎麼看?

夏斌:首先,我不認爲深圳在2002年成了一個平庸的城市。在1978年的時候,深圳還是一個在中國地圖上根本找不到“深圳市”三個字的小漁村,短短二十年後就成長爲包括香港在內的全國第五大城市,把長期人們認爲大城市的天津、瀋陽、武漢、重慶等拋在了後面。深圳的人口從原來2萬人不到增加到一兩千萬人。在市場制度建設上,深圳已創造了幾十個全國第一,成爲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怎麼能說深圳變得平庸了呢?

第二,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深圳“平庸”這一話題。在改革開放大潮未在全國鋪開之前或鋪開之初,深圳敢爲天下先的形象容易被凸顯。當各項改革在全國鋪開之後,深圳有些做法在全國被複制、被推廣了,這樣深圳的相對優勢不再突出了,這平庸是好事還是壞事?這說明全國改革已不再侷限於深圳這一特區之內了,也說明特區的偉大作用實現了。如果深圳永遠不平庸,反而說明中國其他地方的改革發展太慢了,反倒不是件好事。

第三,當前深圳如何防範成爲一個平庸的城市?這倒是對深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當中國國家實力得以大幅提高,成爲第二大經濟體後,市場經濟程度與全球一體化程度不斷加深,全國的統一市場基本形成,改革又進入到深水區,面臨着很多的難處。從這一點講,一方面,講難點,往往已不是侷限於深圳,而是全國性的,涉及頂層設計的。就此對於深圳來說,要保持“不平庸”,確實不是件簡單的事,不僅僅是深圳的事,是頂層設計意義上的事。另一方面,在全國改革進入深水區,深圳如何繼續率先突破,能否繼續發揚敢爲天下先的精神,並非無可作爲。但是和以前一樣,靠中央給予試點政策來突破“平庸”是不容易的。

03

“深圳在金融領域改革面臨的挑戰

是一個全國性的挑戰”

新京報:具體來看,深圳面臨哪些挑戰?

夏斌:當前深圳要加快發展,面臨兩類挑戰:一類是全國各地共同面臨的挑戰,一類是深圳特有的挑戰。

當前可以說深圳已經是中國最市場化的地區之一,一些朋友曾告訴我,在深圳,企業要合法經營,依法納稅,不必去認識主管副市長、主管局長、處長,這一點在其他地方恐怕做不到。可喜的是,這次中央國務院給深圳先行示範區又提出鬆綁措施98條。但我們也要看到,改革開放40餘年,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重要軌跡是,計劃管制不斷往後退、市場機制不斷向前走。歷經40餘年,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着不協調、不平衡的各種矛盾和問題,而究其核心,仍然是政府與市場邊界未理順、市場機制不充分的挑戰。對如何進一步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這一問題,不僅是全國未來發展面臨的挑戰,也是深圳經濟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深圳要進一步發展,仍需進一步減少對市場主體行爲不必要的干預。

深圳在金融領域改革面臨的挑戰也是一個全國性的挑戰。這兩年有關部門出臺了很多政策支持深圳金融改革創新試點,這對深圳是一個鼓勵和支持。但同時我們要看到,目前這些金融創新試點有的只能是局部意義上的,只是技術性的改革創新,而真正全局意義上的金融改革必然是全國一盤棋的改革。因此,深圳金融改革面臨的挑戰也是中國金融改革面臨的挑戰。例如,與真正國際金融市場相標配的改革是資本項目開放領域的改革,而這項改革絕不是深圳或者上海等某個城市可以單獨全方位推進的,這是一個全局性的重大改革問題。可以局部試,有限制的方式,因此可能在局部成功,但絕不意味全國意義上的成功。即使當初深滬股票市場的試點成功了,形成了全國統一的股票市場,但只是主要限於境內的市場,仍不是徹底打通境內外資金流通的國際股票市場。當然,這幾年在打通境內外市場方面邁出了不小的步伐。

除了全國一般性的共同挑戰外,深圳自身還面臨特殊性挑戰。以金融領域爲例來看,國家最早在深圳進行金融領域的各項試點,深圳的金融領域在全國創下了多個“第一”。深圳還有着除上海之外與其他城市不一般的優勢,就是毗鄰香港、澳門,港澳深之間資金往來頻繁。但目前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國家提出在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之後,有關部門有意識地把金融發展資源往上海聚集,使得上海在全國金融領域發揮了更大的作用,如全國同業拆借市場、黃金交易所、全國銀聯、金融期貨交易、主板交易歸上海等等。隨着上海金融中心不斷壯大發展,出現了“孔雀往北飛”的現象,我認識的很多金融領域優秀人才大批往上海走。也就是說,在金融領域,當下深圳面臨的特殊挑戰是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

那麼,深圳如何應對這些挑戰?一是有賴於全國經濟發展佈局中的“頂層設計”,二是深圳應與40年前一樣,發揚敢爲天下先的能動性,與相關部門溝通,尋求不斷的、零星的、局部的改革與創新試點,形成路徑依賴,形成市場規模,以尋求在全國統一市場中最終的應有定位。金融領域如此,其他生產、物流、空間佈局、交通科技創新和文旅等領域,同樣也應如此。

讀者進羣

xjb_hicaijing

往期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