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伯新手上路,與青壯年司機同道奔馳。這一幕場景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因爲小型汽車、小型自動擋汽車、輕便摩托車駕駛證的申請者不得超過70歲。然而現在,公安部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了這一限制,這一幕場景即將變爲現實。

暫且不論這是不是一件有意義的事。至少,這是一件有必要的事。

駕駛證申請此前之所以設立70歲年齡限制,是考慮到老年人反應能力、視力等身體機能衰退,面對複雜路況或突發情況時可能會造成道路安全隱患。

問題是,制約司機的不是年齡,而是衰老。年齡增長必然導致衰老,但是衰老程度因人而異。此外,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增長,老年人的身體越來越健朗,整體衰老的程度和節奏也已今非昔比。因此,單憑年齡來定義衰老顯得過時,以年齡來分界“適宜開車”和“不適宜開車”更是一刀切的規定。

此次取消年齡限制,正是科學進步對於傳統觀念的修正,是中國與絕大多數國家的制度接軌,更是中國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升的重要標誌。因此,這項改革與時俱進,勢在必行。

改革的意義也絕不只是道路上多了幾個司機。首先,允許老年人上路體現了社會對於老年羣體的進一步接納。老齡化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尊老愛老經常流於討論,而疏於落實。其實,關愛老人並不是簡單地將老人設定爲弱者,美其名曰“頤養天年”,其實是變相削減了他們對社會生活的參與。老年人,尤其是身體硬朗的老年人,並不想早早地“歸田園居”。對於這些“想走走”且“走得動”的老年人,社會應當在保證人身安全的前提下給予他們充分的出行自由。

當然,保障出行自由的權利不等同於大力提倡出行。駕駛證申請取消年齡限制,是爲了讓那些有意願學車、且身體情況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有資格開車上路,並不是爲了在老年羣體裏掀起學車的風潮,進而引發社會的擔憂。因此,允許老年人領取駕駛證,必須以安全爲底線,以科學爲依據,嚴格執行配套體檢,做到既不設置障礙,也不調低門檻。

其次,允許老年人上路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於道路戾氣的糾偏。昨天,“超速別車潑咖啡”的車主被判拘役3個月,這紙判決讓人看到了國家整治“路怒族”的決心。

“路怒族”大多反應靈敏。他們也許能在別車或被別車時通過花式操作躲過眼前的車禍,但是他們的錯誤選擇終會釀成大禍。對於一名合格的司機而言,反應固然重要,但判斷更爲難得。一名具備判斷力的司機絕不會允許“路怒”滋生,自然也就避免了災禍降臨。而養成判斷力,需要經驗的積累。

從這個意義上講,大多數老年人閱歷豐富,持重平和,他們的判斷力和心態是對“路怒”的中和,也能與嚴厲的懲處形成組合拳,共同維護正常的道路秩序。

年齡增長導致衰老,但不等同於衰老,允許七旬老翁開車上路,社會需要更多理解和舉措。

作者:孫欣祺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責任編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