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其長子去世後,沒有選擇其他兒子當繼承人,而是讓長子的兒子接自己的班,這個不同尋常的決定,留下了無窮的禍患。

其四兒子朱棣爲了彰顯自己造反的正當性,聲稱父親的皇位應該由自己來繼承,還說這首朱元璋的意思。

其實,這是他自己擡高身價的說辭,因爲朱元璋生前的種種安排,其實已經把他排除在皇位繼承人之外了。

朱元璋確立的繼承人標準是孝而不是武力

朱元璋的兒子多,但皇位繼承人只有一個,所以,由誰來繼承自己的位置,朱元璋是有標準的。

朱元璋

朱元璋沒有什麼文化,但能夠在羣雄並起的時代成爲最大的贏家,足以說明他天資不凡。所以,在建立明朝後,朱元璋就把孝悌作爲國本。而在選繼承人時,他作爲馬上皇帝,卻不看重後代的武功,而是看重後代是否具有孝心。

太子朱標還活着時,朱元璋就確定了他是自己唯一的繼承人,而太子最大的優點就是仁孝,對弟弟們非常愛護,每當他們犯錯要受到朱元璋懲罰時,朱標都會流淚爲他們求情。

朱標死後,朱元璋把他的兒子立爲繼承人,就是後來的建文當皇帝,朱元璋這個選擇,很出人意料,因爲其他幾個兒子,也夠格當繼承人,而且還能避免日後皇位陷入爭奪的風波。

朱標

但是,朱元璋認爲建文在仁愛方面和朱標很像,也很關愛他的幾個弟弟,或許,朱元璋少時家貧,只好到處流浪,缺乏家庭生活。因此,看到自己的長子和孫子的這種行爲,感到無比欣慰。

因此,朱元璋在確立繼承人時,考察的是仁孝而不是武功,這樣,建文皇帝的地位才得以確立,相反,朱棣在這方面就遠遠不如了。

朱元璋封朱棣爲燕王,就是要讓他遠離京城

朱棣在·朱元璋時候,以建文皇帝違反祖製爲藉口,說他不能當皇帝,只有他纔夠格當朱元璋的繼承人,其實,這是他在胡說。

朱元璋再重新確立太子時,有好幾個兒子可選,但這也不會輪到朱棣,這可以從他封幾個兒子爲王中看出來。

朱棣

朱棣被封燕王,就藩地在北京,交給他的任務就是防範蒙古人。朱元璋屬意的首都是西安或者山西,南京只是暫時定都的地方,所以,在封自己的兒子爲王時,朱元璋把這兩個重要的地方封給了另外兩個兒子,一個當秦王,一個當晉王。可見,燕王朱棣的在朱元璋心中的分量還不如這兩個兒子。

朱元璋生前採取了許多措施打壓燕王,就是防備他日後造反

朱棣爲朱元璋平定天下立過戰功,他的能力也以軍事見長,這在和平時期,是很危險的。因此,朱元璋把他封在北京,就是要讓蒙古人拖住他。而且在生前,朱元璋多次找藉口懲罰他,打擊他的氣焰。

朱元璋

有一次在南京, 朱棣依仗自己資格老,輩分大,見到建文皇帝,對他擺起了皇叔的架子,結果被朱元璋看見了,當面訓斥了他一頓,幸虧建文息事寧人,不然他就要倒黴了。

朱元璋知道朱棣在自己死後可能會鬧事,所以,在臨死前,特定下聖旨,規定各地藩王只能掌控親近的護衛官軍,而且人數不能超過2萬人。這就削弱了朱棣的力量。同時,他還命令各藩王的官吏不能由藩王任免,而這一權力必須由中央政府承擔。這樣一來,朱棣對軍隊的控制就大大減弱了。

朱允炆的削藩行動,得到了朱元璋的默許

朱元璋去世後,建文即位,削藩是他上任後採取的第一個行動,目的就是削弱朱棣的權勢。這樣,自然就遭到了他的反對。於是,他藉口藩王的權力是朱元璋給的,建文皇帝這麼做,就違反了祖制,於是,就召集其他藩王造反。

但建文這麼做,其實是符合朱元璋的本意的。在朱元璋活着時,雖然威力鞏固王朝的統治力,加封自己的兒子爲王,目的就是讓諸王拱衛首都,求得王朝長治久安。但大臣們都對朱元璋說,這樣做是取禍之道,勸他改變主意。

朱允炆

但是,朱元璋認定自己的意見是對的,所以,不接受大臣的意見,還對提意見的大臣進行處置。而他也對建文皇帝說,你的幾個叔叔都有本事,他們在四方邊境爲你站崗,你可以安心當皇帝了。

建文皇帝立刻抓住這個機會,對朱元璋說,四方造反,有王叔們去鎮壓,但要是叔叔們造反,怎麼辦?

朱元璋沒想到自己的孫子會想到這個問題,在他看來,自己的兒子是會聽從自己的安排的,怎麼會造反?所以,他反問建文應該怎麼做?建文皇帝回答說,如果王叔們想造反,我先做到以德服人,然後在以禮制人,如果道德和禮法都不能讓王叔們回頭,那麼,我就要削奪叔叔們的封地,如果他們還不悔改,我就把他們改封到其他地方,如果他們還一意孤行,那麼,就只好和他們刀兵相見了。

朱元璋聽了孫子的話,沉默了許久,才點頭表示,這也是一個好辦法。

建文皇帝在朱元璋死後,立刻對自己的叔叔們採取了行動,這表明他在削藩上應該得到了朱元璋的同意,至少是默許他這樣做的。要知道,朱元璋是一位鐵血皇帝,爲了保障自己的皇位安全,他可是殺了不少功臣的。這表明,在保障皇位安全方面,朱元璋認爲什麼人都是可以殺的。

所以,朱棣說建文削藩是違背朱元璋的意願,是難以說服人的。

考察史料,基本上可以斷定,在皇位繼承人的選擇方面,朱元璋是不會考慮朱棣的,朱棣要當皇帝,就只有靠自己造反,以武力獲得,除此之外,他沒有其他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