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網消息,10月22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教育部聯合在廈門大學舉行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下稱“平臺”)建設工作會議。本次會議旨在總結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經驗,深化集成電路人才培養改革,加快集成電路關鍵技術攻關。

會議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吳巖司長主持,國家發改委社會司歐曉理司長出席本次會議並做總結講話。同時,福建省發展改革委員會、福建省教育廳、廈門市相關職能部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校領導與相關人員,以及有關集成電路企業代表也參加了平臺建設會議。

這是2019年5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廈門大學等四所高校獲批建設平臺以來,首次匯聚一堂交流平臺建設進展,總結平臺建設成效。同時,也是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四所高校首次介紹平臺籌建情況,爲後續平臺試點高校提供經驗借鑑。

廈門大學校長張榮在致歡迎辭中表示,集成電路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事關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中興、晉華事件,既暴露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短板,也清晰地呈現出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攻克核心技術難題所面臨的諸多挑戰。要克服難題,人才是關鍵,高校是我國原始創新的主渠道和創新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四所高校獲批啓動試點建設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項目,我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爲此,廈門大學將繼續深化產教融合創新,加快集成電路核心技術攻關,加強人才培養,推動海峽兩岸產業的深度交流與融合發展,構建產教研的新格局,努力在重大科技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

隨後,圍繞資金投入、學科建設、研發成果、人才培養等方面,清華、北大、復旦和廈大分別介紹了各自試點高校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的建設情況,總結了首批平臺建設的有效經驗,通過剖析平臺建設過程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下一步建設規劃。

其中,廈門大學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在全國率先推出集成電路企業臺港澳籍技術骨幹在職攻讀博士學位項目,已錄取7名2020級非全日制臺籍博土研究生,爲廈門市進一步引進臺籍優秀人才開創了合作範式。同時,廈門大學與三安光電、雲天半導體等企業共建產業園或實驗室,並通過平臺積極推進產業人才培訓,爲國內多家集成電路企業員工,以及多所高校與企事業單位人員提供線上線下培訓累計約3.1萬人(次)。

在廈門大學校長張榮彙報完建設情況後,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分別介紹了各校集成電路學科建設進展及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籌備情況,彙報了平臺建設方案,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

接着,華進半導體、三安光電、長江存儲等集成電路企業代表相繼表示,將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攜手共建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

在高校和企業各抒己見後,國家投資項目評審中心評審三部李東傑處長介紹了平臺申報材料及階段性評估材料編制要點,並指出高校申報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瞭解決策略。

除了校企外,平臺建設同樣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廈門市發改委黨組書記潘力方表示,廈門市政府高度支持平臺建設發展,將配套專項資金用於支持廈門大學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建設。

在認真聽取各方工作總結和建議後,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社會司歐曉理司長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吳巖司長對高校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績給予高度肯定,並對企業和高校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學科建設、產業服務等方面提出了獨到的建議。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臺將瞄準我國集成電路發展中的關鍵“卡脖子”難題,研究攻關集成電路核心關鍵技術,涵蓋芯片設計、EDA工具、器件工藝與芯片封裝等方向,培養集成電路產業急需的複合型、交型人オ,着力推進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校對/Arde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