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讀三國曆史,最遺憾的莫過於蜀國了。在看見了統一天下的希望之後,帶給蜀國的,卻是更深的絕望——關羽身死,荊州淪陷,盟友背叛。而蜀國的精銳和二代的將領們,則在此後的夷陵之戰當中,被一把火燒得乾乾淨淨,只剩下一個搖搖欲墜的爛攤子留給了諸葛亮。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蜀國,哪怕是投降了,也算不上什麼稀奇事。但是最讓人嘖嘖稱奇的,就是諸葛武侯的力挽狂瀾,硬生生讓千瘡百孔的蜀國重新得以休養生息,延續了數十年的命。但是爲什麼這樣一位多智而近妖的“神人”,卻沒能帶着蜀國統一天下呢?筆者認爲,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天

從《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其實都透露了一個信息。那就是劉備的起家,實在是太晚了。瞭解一點歷史的人都知道,比起孫吳和曹魏,劉備最難的是什麼?是發家太慢。那個時候曹操已經挾天子令諸侯,帶着手下的大將打下了袁紹,徹底佔據了有利優勢,奪得了天下的基石,就等着處理好地盤南下統一天下了。

而東吳那時候,已經輪到孫權掌家了,江東一帶經濟發達,人才濟濟,而且孫家的權力在那邊也算是一方諸侯了。如果要算的話,孫權和曹操,已經佔了天下的十分之九,剩下的只有三方爭戰的荊州,還有個險地西蜀了。劉備這個時候,又有多少能力迴天呢?畢竟現實不是遊戲,不能隨隨便便都打下城池,半個月後再湊齊十萬人出征。

所以等到諸葛亮正式加入劉備的時候,他已經沒得選了。留給劉備的,只有坑來的荊州三分之一,還有一整塊西蜀。這就是劉備的資本,而他要面對的,是北方的強敵曹操,還有已經運營了數十年的江東孫吳。再加上此時割據一方的人幾乎沒有了,所以能讓諸葛亮發揮的空間也是少得很。要說的話,只恨諸葛加入的時間太晚了。

第二:地

地利,可以說是限制諸葛亮的最大關鍵。原因就在於,劉備得到的西蜀,在當時的發展潛力實在是太小了,遠遠比不上曹操的地盤。要知道,在中原地區人們因戰亂而南下之前,北方永遠是國家的核心地區。所有的經濟、文化還有軍事和措施的發展,都遠遠強於其他地方。

這一點在《出師表》中也體現得出來,就連諸葛亮這種神人都認爲,只有和孫權聯手,守住荊州,然後孫權北上,劉備入漢中,才能可能恢復大漢。事實也證明,劉備雖然入了漢中,但是因爲受限於地理位置,一直以來都被後勤所苦。這個苦,一直留到了諸葛亮北伐時期,都沒能成功扭轉過來。

而地小的最直接結果,就是人少。在古代依靠人力資源的戰爭中,數量就是最大的暴力。而在《漢書》中,蜀漢的總人口加起來不到百萬,總兵力不到十五萬,能調動起來的不到十萬。但是北方的曹魏呢?有着四倍的人口數,總兵力也是蜀漢的四倍之多。這還不算曹魏背後的後勤呢!一塊地的糧食,和八塊地的糧食,就算是鞠躬盡瘁的諸葛亮,也很難彌補。

更何況當時的曹魏畏懼諸葛亮,特地安排了兩個軍團,二十五萬人駐紮在蜀漢前線,專門用來抵抗諸葛亮。倒不如說,武侯能夠在數十年的時間裏,保住蜀國不被曹魏人海戰術消滅,甚至還有餘力積極北伐,已經算是天人之舉了。

第三:人

最後一點,就是三國的人才分配。值得一提的,就是在《三國志》中,劉禪是被一個叫做譙周的大臣勸說,投降鄧艾的。而這位仁兄,原本是劉璋的部下,在劉備入蜀的時候,也是第一個勸說劉璋投降的。這個的確是有點意思的。

而從劉備內部的人才歸屬來看,就不難發現,其實蜀國本來,就陷入了派系鬥爭的情況。原先跟着劉備的老一輩還有荊州派功勞顯赫,而益州派給了劉備地盤,同樣也有着功勞。兩方一斗,也只有諸葛亮和劉備在的時候,才能駕馭得住。

此外,在夷陵之戰中,劉備損失慘重。慘重不僅是士兵們,還有着蜀國未來的二代將領們。最直接的體現,就是此後可接蜀漢大任的,只有從魏國拐來的姜維,而元老廖化甚至還要親自上陣。蜀國的二代棟樑們,要麼死於戰爭之中,要麼就是內政專精,而軍事大才相當罕見。但是沒有了軍事,又怎麼能敵得過曹魏呢?

所以說,諸葛亮不是不想統一三國,只可惜是造化弄人啊!

參考資料:《三國志》《出師表》《三國演義》。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