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務院聯防聯控:來自疫情高風險地區冷鏈食品外包裝嚴格消毒 

新京報快訊(記者 許雯)爲預防冷鏈食品從業和相關人員感染新冠病毒,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今日(10月26日)發佈兩份技術指南,提出建立冷鏈食品生產經營企業員工健康登記制度和健康異常報告程序,並要求對來自新冠肺炎疫情高風險地區(國家)的冷鏈食品外包裝進行嚴格消毒。

上述兩份技術指南分別爲《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術指南》。

建立上崗員工健康卡,實行“綠碼”上崗制

《冷鏈食品生產經營新冠病毒防控技術指南》提出建立上崗員工健康登記制度。冷鏈食品生產經營者要做好員工(含新進人員和臨時參加工作人員)14日內行程及健康狀況登記,建立上崗員工健康卡,掌握員工流動及健康情況。鼓勵新員工上崗前自願接受核酸檢測。

冷鏈食品生產經營者應當加強人員出入管理和健康監測,建立全體員工健康狀況臺賬和風險接觸信息報告制度,設置食品生產經營區域入口測溫點,落實登記、測溫、消毒、查驗健康碼等防控措施,實行“綠碼”上崗制。

建立健康異常報告程序,員工出現發熱等症狀應上報

上述指南要求,冷鏈食品生產企業員工一旦發現自身以及共同生活人員出現發熱、乾咳、乏力等疑似症狀,應當及時上報生產經營者的最高管理者,可視情況採用逐級上報或直報的方式。

生產經營者一旦發現員工出現上述健康異常症狀,無論其呈現出的健康狀況如何,均應當採取有效措施將其及與其密切接觸的員工迅速排除在食品工作環境之外。新冠肺炎傳播風險高的地區,建議根據當地主管部門防控規定,要求健康員工進行“零”報告。

該指南還要求,根據生產經營區域上崗人員登記和健康檔案,及時追蹤健康異常、身體不適、疑似或者感染了新冠病毒(患者或無症狀感染者)的員工的治療和康復狀況,在其康復後科學評定是否符合返崗條件。

根據指南要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症狀消退,並且間隔至少24小時的兩次PCR核酸檢測均呈陰性的,可解除隔離;針對無法進行檢測的情況,在症狀消退14天后,患者可解除隔離返崗。

對疫情高風險地區冷鏈食品外包裝嚴格消毒

爲規範指導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工作,防止食品、食品包裝材料被新冠病毒污染,《冷鏈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術指南》也同步發佈。

指南要求,對來自新冠肺炎疫情高風險地區(國家)的冷鏈食品原料和半成品進入企業或者入庫前,應當對其外包裝進行嚴格、有效消毒。此外,用於搬運冷鏈食品原料或半成品的工器具(如轉運箱、勺子、鉗子等),每次使用完畢後應當及時清洗和消毒。

對於餐飲加工過程,指南要求餐飲業應當對所有冷鏈食品接觸面、外包裝和用具進行經常清洗和消毒,並加強餐(飲)具、調味品容器的清潔消毒。

背景:

青島疫情溯源首次證實接觸新冠病毒污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今年6月北京新發地疫情、7月大連疫情中,冷凍的進口海產品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疫情溯源調查雖然檢測到冷鏈水產相關物品及外包裝核酸陽性樣本,但從未分離到活病毒,傳播鏈和證據鏈並不完整。

今年10月,青島出現疫情。10月17日,中國疾控中心發佈消息,溯源青島疫情時,中國疾控中心從工人搬運的進口冷凍鱈魚的外包裝證據樣本中檢測分離到活病毒。這證實了接觸新冠活病毒污染的外包裝可導致感染。

此次從青島冷鏈食品外包裝分離出活病毒,在國際上尚屬首次。10月20日,青島市副市長欒新在青島市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青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條件可長期存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