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孩子是貼心的“小棉襖”,能和自己一直關係親密,自己可以做孩子遮風擋雨的大樹。然而很多父母都吐槽說,“小棉襖”怎麼養着養着就變成了漏風的“軍大衣”?孩子變得什麼都不願和我說了,關係越來越疏遠。爲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對父母就無話不說呢?

有些時候,父母總是責備孩子和自己越來越不親近,卻沒有想過是不是自己的原因將孩子越推越遠。下面就爲大家盤點一下什麼樣的父母更受孩子的喜愛,更容易和孩子培養出親密無間的親子感情。

1.心態年輕,和孩子沒有代溝

綜藝《婆婆和媽媽》裏,伊能靜的婆婆憑藉自己年輕樂觀的心態圈粉無數,網友紛紛表示“好想有這樣一個婆婆”。

原來當伊能靜提出讓媽媽減肥時,她並沒有以自己年紀大了爲藉口拒絕,而是非常愉快的接受兒媳減肥的建議;她和兒媳一起學跳舞,甚至比她學的還要好;她們一起逛小喫街,各種新奇事物都樂於嘗試,喫喝玩樂樣樣精通。兩個人相處的非常融洽,親密的就像閨蜜一樣。

很多孩子和父母無話可說,就是因爲有代溝。我說的你不懂,你說的我不認可。當交流越來越少時,關係自然就遠了。

其實年齡只是數字,想要和孩子培養親密的關係,就要一直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態。

2.性格溫和,不對孩子亂髮脾氣

我聽過這樣一個事例,小女孩佳佳的父母都是脾氣暴躁的人。他們經常因爲她“不聽話”就訓斥、責罵佳佳,通過發脾氣的方式來管教孩子。

漸漸的,佳佳心裏對父母越來越害怕,在他們面前變得小心翼翼起來,就怕自己一不小心做錯了什麼又受到父母的責罵。

頑皮是孩子的天性,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難免會被孩子的“不懂事”逼得抓狂。性格急躁的父母多會以“打是親,罵是愛”的行爲來教訓孩子。但是他們沒有考慮過這樣做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多大的傷害。

在孩子年幼時,父母是最該給孩子充足安全感的人。如果長期生活在對父母恐懼害怕的陰影下,孩子怎麼可能會和父母關係親密呢?

3.心思細膩,重視孩子感受

電視劇《父母愛情》中,江德福夫婦在大兒子衛國參軍之前,帶他去練習打靶、拍了全家福。老二衛國看在眼裏非常羨慕,當他參軍前也向父母提出了這些要求,父母以各種理由拒絕了他。最後衛東帶着滿肚子的委屈和不滿沒有和家人說一句話就離開了家。

媽媽安傑這時候才悔悟自己對兒子的忽視讓他多麼傷心,對着遠去的兒子大喊:“衛東,是媽媽不對,媽媽應該帶你去拍全家福。”

很多時候父母都會有意無意的因爲忙碌或者粗心而忽視了孩子的感受。父母認爲微不足道的小事,可能對於孩子來說卻是意義非凡的。當孩子的正常要求總是得不到滿足時,失落的情緒就會一直盤旋在孩子的內心,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失去對父母的信任,主動和父母變得疏遠起來。

4.思想自由,不以孩子爲生活的全部

小說《致青春》裏,陳孝正的媽媽將心思全部都放在兒子身上,將他當做自己的整個世界,怕他行差步錯,事無鉅細的掌控着他的生活。

這種毫無縫隙的關愛,讓陳孝正感到窒息,他一面感恩於母親的辛苦付出,一面又從心裏排斥母親的種種行爲。母親所做的一切,不僅沒有讓母子倆的關係非常親密,反而讓兒子離她越來越遠。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就像握在手中的流沙,可能你抓得越緊,流失得越快。如果父母過度的關心孩子,不給彼此留一點自由空間,反而會讓孩子感到窒息,產生牴觸情緒。距離產生美,適當的放鬆對孩子的教育,給孩子留一個舒適圈,會更加有利於促進和孩子之間的親密度。

如何培養和教育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必修課程。想要提高和孩子之間的親密度,就要多和孩子進行互動交流。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長,不要在孩子需要關愛呵護的年紀而忽略了他。願每一個家庭都能有一個親密和諧的氛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