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是人體“喫喝拉撒睡”中的一個重要方面。正常的大便一般情況下都是黃軟而且是成形的,正常情況下的大便不會帶血、黏液或者是膿血更不會排出不消化類的食物。如果排便出現一些問題,比如大便有粘液,也就意味着你的機體健康可能出了問題,應該引起足夠重視。那麼,大便帶粘液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該怎麼調理呢?

在我們的人體,正常成人每天能產生超過1000 ml的黏液,腸道的黏液是由腸黏膜上皮細胞中的杯狀細胞分泌的。黏液層是腸道固有免疫的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禦外界各類微生物的侵襲,黏液就是黏膜抵禦外來侵略的武器之一,同時,還起到潤滑作用,能促進食物在胃腸蠕動的作用下進一步消化吸收,最終,有助於便便的排出。

大便帶粘液可分爲生理學粘液和病理性粘液,生理性粘液有一些非疾病的因素,如過度緊張、驚嚇刺激及小腸過敏等,引起的大便中偶爾帶有的少量黏液,呈清亮黏液和淡黃色黏液,量少,不伴隨其他症狀,可以視爲生理性黏液便,是一種正常現象。一般來說,這種情況下的黏液便因與糞便均勻混合,不易察覺。病理性粘液由於結腸炎引起,由於糞便已逐漸形成,黏液不易與糞便混勻,來自直腸的黏液則附着於糞便的表面。

大便有黏液,首先有粘液肯定是有炎症的,不光是飲食方面的問題,一般腸炎是免疫力低下,腸粘膜受損,有害菌過多侵蝕腸粘膜引發的炎症。腸道是一個消化器官,那些黏液就是受損黏膜滲出的液體和脫落的黏膜細胞組成的,被糞便擦掉,排出體外就形成了黏液。

腸道如果受損了,菌羣結構肯定是不平衡的,腸道沒有保護屏障是沒有辦法去自我癒合,每天都會有食物會摩擦到炎症面,有害菌會釋放毒素侵蝕炎症面。

這樣的情況建議您不要盲目的使用中西藥去治療,中西藥是會造成菌羣失調的,建議使用微生態療法,選擇超活性高含量的雙歧桿菌才能起到根本作用,國內就有款青春雙歧桿菌常康樂,益生菌,是經30餘年耐酸耐氧耐常溫馴化而成的,可以經過胃酸活着到達腸道,雙歧桿菌是大菌種,占人體有益菌90%以上,可以有效的調節腸道菌羣,形成微生態保護膜(菌膜屏障),這樣受損粘膜就可以減少食物和有害菌的刺激,受損的炎症面就有了修復的空間,腸胃不好的可以試試,比喫中西藥要強的多。

另外應注意休息,避免精神過度緊張,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食物應柔軟,易消化,富含營養,提倡少食多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