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繼十代索納塔之後,北京現代又憋了一個大招,七代伊蘭特正式上市,售價9.98-14.18萬元。

跟上一代車型領動比起來,第七代伊蘭特指導價低了1萬;二來,與同級軒逸、朗逸自動擋12萬左右的起售價相比,又便宜了2萬左右。如果再算上車型附帶的包購置稅+保險和終身免費保養政策等種種頗具標誌性意義的現象可以看出,北京現代在全新伊蘭特身上實際上給予了足夠多的支持。

一來是因爲北京現代目前的主戰場就在十五萬以下區間,七代伊蘭特作爲這個售價區間裏北京現代最爲看重的武器實際上承擔了走量的重任;二來是先期投放的新款現代ix35、十代索納塔等車型並沒有在各自的細分市場裏並沒有收穫滿意的成績,更加凸顯了七代伊蘭特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只是兩款重磅新車十代索納塔和七代伊蘭特,前者成都車展前上市,後者北京車展展開預售,中間只隔了兩個月時間,無論從傳播還是營銷的角度上來說,都是不利於企業做宣發,也很容易造成自家產品打架的情況。

關於這點北京現代肯定心知肚明,但是他們是真的不想再按部就班的等下去了。疫情深刻的改變了2020年以及未來幾年汽車市場的走勢,如果不趁着此時拿出點看家本事,很有可能就地死亡。

所以說在新品投放上,北京現代實際按下了快進鍵,按照這個進度來看,預計明年一季度第五代途勝L就該上市了。北京現代開始進入全新的產品週期,全新MPV和全新名圖都會在明年正式上市。

新車型的導入是產品力的提升,對於消費者而言,這樣的變化顯然是值得期待的。據我所知,韓系車在國內很少進行大面積的換代,這一次新車導入計劃比較龐大,尤其是有幾款新作登陸,看來北京現代終於要展現自己真正的技術了。

競爭力足夠強

覆盤大局之後,讓我們再次回到第七代伊蘭特這款產品。北京現代副總經理樊京濤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第七代伊蘭特在設計、配置、技術上我認爲都沒有短板,原先最擔心是價格和政策,最後公司也給了(支持),從訂單數量來看,25日訂單量爲735,我們第一個銷量目標先是破萬,如果後續訂單量能夠保持持續穩健的狀態,今年12月就能破萬,至於賣2萬、3萬輛,那是明年的事,品牌的向上,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這番話筆者認爲還是比較中肯的。新車基於十代索納塔同款第三代技術平臺i-GMP打造,顯然坐享現代技術下放的優勢,同時超長質保與讓人無法拒絕的金融政策讓用戶享受到購車即是“落地價”的實惠。

而在整車方面,外形與內飾的設計都非常優秀,3.0智能網聯繫統的加入使它成爲同級中,唯一實現車家互聯的車型。同時,L2+自動駕駛系統同級最長的2720mm軸距也保證了科技支持與車內空間支持。

尤其在行車安全方面,第七代伊蘭特搭載了北京現代Hyundai SmartSense智心合一安全系統,擁有同級最多的23項ADAS配置。SVM360°全景影像更是同級獨有,大幅提升車輛的主動安全性。

在動力總成方面,第七代伊蘭特提供Gamma 1.5L MPI發動機+智能CVT變速器和Kappa 240T GDi高功率發動機+7DCT變速器兩套動力組合,這兩種動力組合都有着非常突出的燃油經濟性,其中Kappa 240 T DGi發動機百公里油耗爲5.2L,Gamma 1.5L發動機百公里油耗更是低至4.9L,油耗水平算得上同級車型中的佼佼者。

從參數上來看,第七代伊蘭特幾乎拿出了現代所有關於汽車的頂端選項,的的確確是拼盡全力了。總結起來,它的競爭力就在於:10萬出頭就能買到一輛合資品牌,有顏值,有調性,有設計感,配置豐富,而且自動擋版本入門價格僅10萬出頭的車型,這在同級合資競品中是幾乎不存在的。無論是朗逸、卡羅拉、還是軒逸都做不到。當然,這些車型在品牌溢價能力方面佔據優勢。

除此之外,第七代伊蘭特還要面對躍躍欲試的自主品牌。我們都知道,隨着國內自主品牌的快速發展,不管是長安、吉利、比亞迪還是長城、奇瑞。這些自主品牌旗下都具有產品力非常強的產品與之抗衡。北京現代想通過性價比佔領A級車市場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容易。

多生孩子好打架

對於許多消費者來講,北京現代給人最深刻的印象便是“產品體系豐富”,在中國市場的合資品牌中,能夠覆蓋從轎車、SUV,到新能源等不同種類汽車的企業較少。這種模式在中國車市發展初期,在擴大市場及消費羣體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不過隨着中國車市的下行壓力明顯、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卻淡化了消費者的認知。

而且中國市場的品牌認知較弱,也成爲北京現代正在面臨的一大壓力。

第七代伊蘭特上市之後的另外一個意義在於終結現代自家產品打架的現狀。瑞納、悅納、悅動、領動、逸行、菲斯塔的終端售價差距本身就不是十分明顯,而10.98萬元的第七代伊蘭特在價格上又與前面提到的幾款產品高度重合。

直播車市

因此若從這點去考慮,北京現代顯然是有所取捨的,否則就會導致旗下的緊湊級產品自相殘殺,誰也不能成爲市場上的爆款。“多生孩子好打架”可能要走到生涯陌路了。對如今的北京現代來說,藉助第七代伊蘭特上市來逐步完成企業營銷路線的轉型,顯然是非常正確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