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棉媽媽

當我看到把玩具弄的到處都是的時候,我真的忍不住發火了。

我在廚房忙着做輔食,孩子就跟在屁股後面哭着喊媽媽,我想讓自己平靜一下,可最後還是忍不住發火。

當我看到卷子上的42分時,我感覺我的血壓直線上升。

在與孩子鬥智鬥勇的那些年裏,總有無數個瞬間我們忍不住內心的怒火,繼而將怒火轉化爲吼叫。

孫儷也在說:連攝影師都誇我聲音變大了,還不是帶孩子這幾年練出來的!

難怪一些男人會說:原來挺溫柔安靜的一個人,有了孩子之後突然變成大嗓門了?一點都不溫柔可愛了。

雖然這話聽起來不舒服,但是事實,都知道總是吼孩子會給孩子留下陰影,可是就是忍不住會吼,該怎麼辦呢?

你爲什麼吼孩子?

在沒有看到這篇文章之前,你會不會想這個問題?或許你只是以爲孩子很可惡,孩子很討厭,這是個熊孩子。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寶媽之所以會吼孩子並不是因爲孩子不聽話,孩子淘氣,而是因爲你對孩子行爲的無能爲力,孩子比你弱小,你只好用吼來達到目的。

試想一下,如果你說的話孩子完全認真聽了,並且照做了,你還會生氣怒吼嗎?所以吼孩子並不只是孩子的問題,而是雙方的問題。

爲什麼吼孩子會有效果?

孩子不聽話,吼一次就好了,如果不行就兩次。

似乎吼完之後確實挺有成效,畢竟那個剛纔還在大喊大叫的孩子此時安靜了下來。可是這個效果只是暫時的而已。從長遠來看,吼孩子不僅起不到作用,反而會讓你以後更加難以約束孩子的行爲。

如果一開始你就採取吼叫的方式來讓孩子聽話,按照你的想法來,後期孩子會對這種方式變得麻木,而且他並不會認爲你說的是對的,只是因爲你比他強大而已。

很多父母說:這孩子特別皮,我們怎麼訓都不聽!

也有父母動手打的,可效果依然不好,打的多了孩子就更叛逆了。

我原來帶過一個4年級的學生,聽他父母說幼兒園的時候挺愛學習,又可愛,老師也喜歡。但是現在看來完全不一樣。

他喜歡罵人,喜歡打架,喜歡欺負小同學,不聽老師的話,還翹課。

我以爲是父母對他比較溺愛,後來有一次見到他父親,他父親說:我們經常打,打得可狠了,就是不聽。

我總算知道原因所在了,並不是溺愛,而是他們對待孩子的方式不對,孩子在父母身上感受不到溫暖:你們不是喜歡打我嗎?那就打好了!你們不是認爲我是壞孩子嗎?那我就壞給你們看好了!

既然吼孩子並不能起到作用,而且還容易給孩子內心留下陰影,我們這些人到中年的老母親該怎麼做呢?

有沒有這樣一本工具書,可以教我們這些老母親們如何戒掉焦慮和吼叫,平靜地跟孩子交流呢?

《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書中第一部分教父母認清自己,那個大吼大叫的人真的是我嗎?看清自己吼叫時候的樣子,但你發現那個樣子很醜陋又無濟於事的時候,你就會想着:天啊,我可不想變成孩子眼裏的怪獸,我想減少吼叫。

第一部分還告訴你吼叫的原因,也就是爲什麼你會發怒、吼叫,當你在吼叫的時候孩子看到了什麼,孩子是懦弱想逃跑,還是想好策略應對你。

第二部分詳細介紹減少吼叫的策略,從最初的在吼叫之前讓自己安靜下來,到深層次的思考:除了吼叫,難道沒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嗎?

第三部分講述了幫助家人吼叫的方法,既然知道吼叫解決不了問題,還會給家人造成心理負擔,那麼當其他成員吼叫時,我們能不能幫助家人一起戒掉吼叫,創造一個溫馨有愛的家庭氛圍。

除此之外,第三部分也對一些特殊結構的家庭做了補充說明,比如單親家庭,重組家庭等等。

發脾氣是無能的一種表現,同樣道理,對孩子吼叫也是父母無能的一種表現。

如果父母不及時引導,孩子不會自然長大,正確引導孩子,而不是用吼叫來逼迫孩子聽話,這纔是聰明家長該做的事情。

一分鐘認識我:木棉媽媽,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在這裏我們一起討論育兒經驗、分析孩子的行爲、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棉媽會繼續努力輸出更好的內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