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裏面,周瑜作爲一個英勇善戰、智勇雙全的將領之才,在政治上卻極爲不如意,比如說孫權在赤壁之戰之後就很少重用他了。

話說兩人的君臣關係也是極其微妙,這種緊張的關係自打孫權上位東吳之主就已經開始了。

孫策死後,就由其弟弟孫權繼位。可才上位沒多久,孫權就看見黑雲壓城,大軍壓境,讓不明情況,未上陣打戰的他着實出了場冷汗。結果這場浩浩蕩蕩的“大軍”原來是周公瑾帶領大軍回到東昊給已故的孫策奔喪來了,聽到這個消息孫權才漸漸緩了口氣。不過讓孫權從此也對周瑜起了疑心,不經允許,帶兵入城可是大忌,周瑜不會不知,他到底是悼念先主還是趁機謀反的呢。

自古君主疑心重,孫權一登基,就碰到周瑜那檔子事,心裏能不堵得慌嗎?再加上孫權上位太年輕,朝中和軍中大多以周瑜馬首是瞻,孫權更加氣憤,因此就調走了周瑜。

孫權上位太坎坷,才做上東昊第一把交椅不久,曹操來犯,無奈下,孫權又把周瑜調回來了。讓孫權更看周瑜不爽的是,周瑜一回朝,不少大臣都去他私宅登門造訪,儘管周瑜爲人做事十分低調,但這件事讓他在孫權眼裏更加礙眼。

赤壁之戰後,周瑜斷劉備會成爲一方之主,就上諫孫權要小心劉備等人,最好是能夠早日殺掉劉備,然後把關羽張飛等人收入囊中。然而孫權剛好和周瑜所諫相反,他並沒採取周瑜的建議,而是選擇和劉備聯盟,並把自己的妹妹嫁與劉備。

這樣看起來是孫權想討好劉備,以便強強聯盟,對抗曹軍,其實不僅如此,孫權作爲一個政治家,凡事都會深思熟慮,最好是能一舉三得。劉備作爲周瑜心中大敵,與劉備結親,就好比在周瑜面前放了根刺一樣,用劉備來平衡他和周瑜的力量。而當時的劉備也看出他們君臣之間的間隙了,時不時在孫權面前說周公瑾恐想自立,漸漸把間隙越拉越寬。

周瑜在去世前,給孫權上了封遺書,稱此生唯一要感謝的是先主孫策的知遇之恩,每每在任時都不敢懈怠,生怕對不起先主的恩情,還提議自己死後讓魯肅繼位。怕因之前的君臣關係,孫權不肯聽自己最後幾言,還特稱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如今想想周瑜將死躺在牀上那一番衷心之言,也實在在悲涼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