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微變病腎病是一組臨牀醫學以單純腎病綜合症爲主要表現的病症。電鏡下腎小管基本一切正常,可有輕微系膜增生,近端腎小管損傷鱗狀上皮細胞由此可見脂肪變性,故又被稱作“脂質性腎病”。細微變病腎病佔成年人原發性腎病綜合症的10%。那麼腎小管細微變病能治好嗎?

1.一般醫治:大量蛋白尿能夠臥牀休息主導,但應維持適當牀邊及牀旁活動以避免 深靜脈血栓形成。水腫顯著者儘可能給予低脂飲食(每天攝取醋酸鹽<2-4克)。蛋白質攝入每天1 g/kg。

2.用藥治療

(1)有利排尿消腫一般狀況下,在運用激素類藥物醫治1星期過後,排尿會快速提升,水腫可有大大提高。對激素治療反映差、水腫不可以消散者,可適度應用利尿藥。實際效果不顯著可換靜脈注射。

(2)抗凝血栓及堵塞是腎病綜合症的普遍病發症之一,血液人體白蛋白<25g/L應給與抗凝和抗血小板粘附醫治。有顯著靜脈血栓堵塞病症(氣短、低碳酸尿症、下肢大小不勻、血纖維蛋白原上升、D二聚體呈陽性等),即應儘早給與抗凝栓塞治療。

(3)感染爲細微變病腎病最普遍的病發症,也是其發作的關鍵發病原因。便於產生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皮膚、自發腹膜炎等感染。正常情況下不認爲保護性應用抗生素,一旦產生感染,應儘早依據藥敏試驗採用比較敏感、腎毒性小的抗生素醫治。

(4)亞急性腎功能衰竭因合理循環系統血流量的降低,造成腎臟功能血容量降低而造成腎前性亞急性腎功能衰竭,及其在血流量降低的狀況下應用大使用量利尿藥和抗生素造成腎小管損傷空泡化轉性或亞急性腎小管損傷壞死。

3.激素類藥物

激素類藥物對細微變病腎病治療實際效果不錯。但伴隨着病人年紀提升,激素類藥物的高效率有下降趨勢。

成年人近25%的腎病綜合症病人爲MCD,激素類藥物功效較少年兒童略差,常需要更長期的激素類藥物醫治。

4.細胞毒類免疫抑制劑

針對生長激素依存性(激素治療減輕,在斷藥後或減藥全過程中發作)、生長激素抵禦型(激素治療8-12周未減輕)及數次(>2次)發作的病案,應考慮到生長激素協同應用免疫抑制劑醫治。

如需公益諮詢,用藥指導,停藥評估,風險評估,病友加羣(賣藥勿擾)等服務,請微信搜索,公衆號【腎病病友會】獲取幫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