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網商記者 黃天然)最近,“殺人蜂”(Murder Hornet)又上了美國熱搜。

“殺人蜂”,美國人又叫亞洲大黃蜂。

10月24日,經過數週時間的誘捕和追蹤,華盛頓州農業部派出的消殺小隊,終於成功搗毀了美國境內發現的第一個亞洲大黃蜂蜂巢。

新聞畫面中,消殺小隊全副武裝,身着堪比宇航服的加厚防護服,推特上的網友都被這一身裝備驚呆了:

消殺小隊追捕亞洲大黃蜂

也有人認爲這很荒謬,人們對近在咫尺的新冠病毒視而不見,卻爲遠在邊境的亞洲大黃蜂惶惶不安:

美國嚴防亞洲大黃蜂

2019年11月,美國華盛頓州第一次發現2只亞洲大黃蜂,政府立即發出警告。

華盛頓州農業部網站上,掛出了亞洲大黃蜂專題頁面,要求市民在發現亞洲大黃蜂的第一時間報告線索。

華盛頓州農業部網站警告

近一年來,華盛頓西北部設置了數千個誘捕裝置,每日都有科學家和工作人員檢查記錄數據,只爲第一時間發現蛛絲馬跡。

亞洲大黃蜂誘捕裝置

每捕獲一隻亞洲大黃蜂,華盛頓州農業部都會將照片上網公示。

在發現第一個蜂巢之前,全美記錄已經殺滅了18只亞洲大黃蜂。

記錄已消滅的大黃蜂

數週前,華盛頓州農業部再次接到線報,立即組織人力搜尋蜂巢。

10月22日,科學家們終於在誘捕裝置中活捉4只亞洲大黃蜂,再用牙線將無線射頻跟蹤器綁在它們身上,順藤摸瓜,在靠近加拿大邊境的一棵樹上找到了籃球大小的蜂巢。

大黃蜂被綁上了跟蹤器

兩天後,全副武裝的10人消殺小隊正式行動,他們身穿嚴密包裹全身的加厚防護服,先用保鮮膜將樹嚴密包裹,然後用吸塵器將蜂巢吸入特製密閉容器。

最終,蜂巢被摧毀,85只亞洲大黃蜂被剿滅,13只被活捉用於繼續研究。

科學家懷疑附近區域仍有蜂巢,正在繼續展開搜尋。

華盛頓州昆蟲學家克里斯·盧尼說:“這種貪婪的掠食者對蜜蜂尤其致命,亞洲大黃蜂有可能在整個州乃至美國西海岸擴張,這次行動可以說是控制亞洲大黃蜂繼續擴張的一個里程碑。”

蜇59次就能致人死亡

讓美國人談之色變的亞洲大黃蜂,學名金環胡蜂,原產於東亞,在中國有個威風凜凜的名字——虎頭蜂,生活在日本的亞種,叫日本大黃蜂。

金環胡蜂體長超過4釐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胡蜂,喜歡獵食其他蜂類,一旦發現蜂巢就羣起攻之,趕盡殺絕後帶走蜂蜜、幼蟲和蛹等戰利品,餵養自己的下一代。

金環胡蜂撕咬蜜蜂

30只金環胡蜂,3小時就能摧毀一個3萬隻蜜蜂的蜂羣,因此歷來被養蜂業視作害蟲,而且,一旦蜂羣無法爲農作物和植物授粉,還會危害農業生產和植物多樣性。

在東亞,金環胡蜂只是食物鏈中的一環,種羣數量受到蜘蛛、鳥類等天敵的壓制,而且無論中華蜜蜂還是日本蜜蜂,都進化出了對抗金環胡蜂的戰術,會聚集成爲蜂球包圍它們,劇烈振動翅膀,使蜂球內部產生46℃的高溫,讓入侵者在高溫中死去。

金環胡蜂被蜜蜂蜂球熱死

然而,歐洲美國的蜜蜂並沒有這種技能。

今年7月,在華盛頓州卡斯特市,當蜂農麥克福爾看到蜂箱外一地的無頭蜂屍時,被亞洲大黃蜂的兇殘嚇懵了。

麥克福爾看到一地無頭蜂屍

不僅如此,金環胡蜂還長着一對鋒利的下顎,尾部有一根長達6.35毫米的螫針,蜇人時會注射大量毒液,毒液中包含組胺類、溶血類和神經類毒素,可引起人體過敏反應,進而會引起肝腎衰竭,造成血壓下降休克,產生生命危險。

醫學資料顯示,被金環胡蜂蜇10次以上就需要醫療救助,30次以上需要急救,在中國和日本,每年都有人被蜇死,死亡者平均被蜇過59次。

可是哪怕只被蜇下,也是一種永生難忘的記憶,日本玉川大學昆蟲學家小野正仁就曾描述,被日本大黃蜂蟄到時,感覺就像被一根燒紅的釘子扎進了肉裏。

媒體放大了殺人蜂的威脅

鑑於亞洲大黃蜂是亞洲最危險的昆蟲之一,華盛頓州農業部網站一早發出警告:

“亞洲大黃蜂的毒刺比蜜蜂更長,比任何本地蜂或黃蜂都更危險。普通養蜂防護服無法保護您免受被蜇的刺痛,一旦發現蜂巢,切勿自行嘗試移除,立即上報。”

華盛頓州農業部的昆蟲學家克里斯·魯尼也向媒體強調,“亞洲大黃蜂的螫針可以製造人類已知最爲痛苦的刺痛,他們鋒利的下顎,甚至可以從人身上撕下一塊肉,是的,如果它們咬了你,可以撕破一小塊皮膚,它們通常用下顎搗爛其他蟲子,嚼成肉丸來餵養幼蟲。如果它落在你身上,你應該擔心被它咬還是被它蜇?”

政府和專家的一番科普,一經媒體推波助瀾,亞洲大黃蜂這些恐怖的特徵被放大了。

《國家地理》將亞洲大黃蜂稱爲“地獄裏來的蜂”。

《紐約時報》不但將亞洲大黃蜂視爲危險的外來入侵物種,還搬出了它的日語名字“殺人大ズメバチ”(殺人大黃蜂),並稱它“在日本每年至少殺死50人”。

從此,“殺人蜂”的駭人名號,就在美國不脛而走。

對於這個誇大其詞的外號,克里斯·魯尼等科學家並不喜歡。

“這個外號誇大了亞洲大黃蜂對人類健康的威脅,確實,我們不想被它們蜇到,如果你過敏,會非常危險,即使不過敏,多次蜇傷也會導致住院甚至死亡,但事實證明,在原產地,每年死於亞洲大黃蜂蜇傷的人並不多。”

恐懼導致民衆過度反應

可是專家已經無法扭轉民衆的過度反應,殺人蜂的外號,成功製造了美國人對亞洲大黃蜂的恐慌,哪怕這種胡蜂遠在邊境小鎮,且至今只發現過一個蜂巢,但在社交媒體上,亞洲大黃蜂製造的恐懼一直在蔓延,形象也早已被妖魔化:

推特上,網友病毒式地重複同一句式:

TikTok上,還有網友將殺人蜂拍成了末日怪獸電影,新冠病毒對決殺人蜂,自己則沒命地逃離;還有網友製作了表情包,表示剛剛解除隔離出門的自己,聽到殺人蜂的消息又被一股力量吸回到屋裏……

新冠病毒對決殺人蜂

更有意思的是,始終對戴口罩存在分歧的美國人民,在面對亞洲大黃蜂時意見卻出奇統一,大家同仇敵愾,發誓要將其趕盡殺絕。

谷歌搜索趨勢顯示,與一年前相比,在網上搜索“大黃蜂殺蟲劑”的人數正在猛增,全美各地的昆蟲專家,也不斷接到各種諮詢亞洲大黃蜂信息的電話。

谷歌“大黃蜂殺蟲劑”的搜索在激增

懷俄明大學昆蟲學家洛克伍德認爲,在電影電視的潛移默化下,許多美國人在兒時就建立起了對昆蟲錯誤的厭惡感,孩子們認識的超級英雄或汽車種類,都比他們知道的昆蟲數量多,公衆自然知識的缺乏,最終導致了這種過度的恐懼。

克里斯·魯尼則擔心,這種毫無來由的過度恐懼,會導致全美各地許多無辜的蜜蜂和其他種類的胡蜂被人們殺死。

許多人靠亞洲大黃蜂致富

目前,新冠病毒在美國已導致22萬人死亡,年輕人不怕感染新冠病毒,卻爲亞洲大黃蜂入侵憂心忡忡。

美國新冠疫情曲線第三波即將來臨

看着滅蜂比防疫更積極的政府,不少網友發推特嘲諷:

不過,雖然亞洲大黃蜂入侵還遠稱不上一場災難,但也不能置之不理,歐洲早已爲此付出了代價。

在歐洲主要蜂蜜交易中心法國,亞洲大黃蜂在2004年隨着一批進口陶器偷渡入境,短短几年便蔓延到西班牙、葡萄牙、比利時、意大利、德國、英國等歐洲國家。

法國科學家最近評估了亞洲大黃蜂入侵歐洲帶來的損失,不算其對生態系統和蜂蜜產量下降的負面影響,僅搗毀巢穴一項的年度費用,法國爲1190萬歐元、意大利爲900萬歐元、英國爲860萬歐元。

幫養蜂人捕殺亞洲大黃蜂,甚至成了歐洲的一門新職業,去年就有一名專業捕蜂手,一年摧毀了大約300多個亞洲大黃蜂蜂巢,而類似的工作已被養蜂業廣泛接受。

美國科學家認爲,幾乎可以肯定,還有更多的亞洲大黃蜂蜂巢存在。

昆蟲學家斯皮奇格說,他們將改善誘捕裝置,發現一個蜂巢消滅一個,否則每個蜂巢最多可以有800多隻工蜂,併產生數百個蜂后,一旦形成大規模繁殖,就會更加難以控制。

在中國,也有人靠虎頭蜂爲業,但不是捕殺,而是養殖,養殖虎頭蜂技術不止一次上過央視《致富經》節目,因爲虎頭蜂酒是一種傳統中醫藥酒。

電商平臺上,虎頭蜂酒論斤銷售,2斤“蜂味濃”、“原汁頭泡”的藥酒要賣100多元,被視爲“孝敬老丈人”的養生補品。

央視《致富經》裏的主角,卻在美國上演了恐怖片……

參考資料:

NYT:‘Murder Hornets’ in the U.S.: The Rush to Stop the Asian Giant Hornet

The SUN:OUCH! Giant Asian Hornets that can ‘kill with a single sting’ set to invade Britain – and will ’cause 7.6m a year in damage’

CBSnews:Invasion! The threat from Asian giant hornets

National Geographic:’Murder hornet' mania highlights dangers of fearing insects and spiders

ABCnews:Scientists remove 98 'murder hornets' in Washington state

VICE:Watch A ‘Murder Hornet’ Destroy An Entire Honeybee Hiv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