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你是否比昨天更優秀,更進步。”時刻激勵反思自我是進步的前提。解釋型綜合分析作爲國考題目中常考的考點,大家基本都望而卻步。今天,中公教育專家就來談談,如何走好解釋型綜合分析的第一步。

一、見招拆招,明確思路

解釋型綜合分析題目的問法通常是“談談對A的理解、解釋、含義”。A指代的往往是材料中的一個詞,一個短語或者一句話。既然題目已經說了需要“解釋、理解、含義”,見招拆招,作答思路的第一步也就是“解釋含義或揭示本質”。

二、立足材料,精準解釋

要想解釋精準,必須換位思考,站在寫作人角度。

1、如果寫作人在材料中直接給出解釋的含義,那麼解釋的內容會在哪裏出現?一般情況下就在這句話出處前後出現。

例如:

題目:根據給定資料3,請你對畫線句子“借用人的‘慧’,打造物的‘智’”加以分析。

解釋:用設計推動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將工業技術和設計創新深度融合,打造智能化產品。

材料:“現在,已經不是科技推動設計的時代,而是設計推動科技的時代。”此次設計創新高峯論壇上,著名設計顧問H教授做了主題演講,談到了作爲典型的工業大市,D市要學會用設計推動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借用人的“慧”,打造物的“智”,將工業技術和設計創新深度融合。H認爲,好的設計師應該思考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改善人的生活質量。而更高明的設計師,則要關注人類,關注生存環境,應該思考人與產品、與大自然的關係。談到中國設計的發展,H指出,中國的設計師應該多研究吸收中國人的傳統文化,比如在設計中國的傳統建築或傢俱時,應該更多地去中國傳統文化中尋找靈感。這並不意味着在一個現代物品上印幾個傳統圖案就行了,而是要真正去體味中國傳統文化蘊含的智慧和美。

2、如果寫作人在材料中沒有直接給出解釋的含義,在材料中可能間接給出,破解方法:同義替換。用材料中更爲直接明確的解釋替代表意不明、含有比喻、擬人修辭的詞語。

例如:

題目:“給定資料6”中說:“中國的教育技術層面已經走得太快了,‘靈魂’跟不上了。”請根據“給定資料6”,指出這句話的含義。

走得太快:擬人修辭,材料中解釋:不斷改進

靈魂:比喻修辭,材料中解釋:教育內在規律

跟不上:擬人修辭,材料中解釋:忘記

解釋:中國在教育技術層面不斷改進,忘記教育內在規律。

材料:“中庸”,用孔子的話說就是“去其兩端,取其中而用之”,總之不偏左不移右、不偏下不偏上,守中爲上。做教育不要太過頭了,也不要不夠。什麼叫過頭?在技術層面上不斷地改,改得我們老師都不知道怎麼上課了,領導也不知道怎麼佈置工作了,就是過了頭,忘記了還有教育規律,還有教育自身內在的東西。

3、材料中完全沒有解釋,結合對材料的整體理解,解釋含義。

例如:

題目:給定資料4提到,“城市建設與管理的目的如果僅僅是爲滿足經濟或某種美觀訴求,顯然是片面的,甚至是短視而危險的。”請根據給定資料3和給定資料4,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解釋:城市的塑造和養成既要“造景”,更要“化人”。

中公教育希望這些分享能夠激發大家的思維,讓大家踏出解釋型分析的第一步更加穩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