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戲,全靠演技,有人說趙匡胤是個“戲精”,仔細品味起來的確有幾分道理。在五代十國這個亂世,出身於行伍的趙匡胤能夠從一個普通軍官一步步登頂成爲皇帝,而且在“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時幾乎沒有發生什麼流血事件,便悄無聲息地完成了從後周到北宋的改朝換代,這一切都和他精湛的“演技”是分不開的。

不說趙匡胤和其親信們表演的“陳橋兵變”和“黃袍加身”,也不說他給功臣武將們表演的“杯酒釋兵權”,更不說他對南唐後主李煜所講的那句經典臺詞——“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今天我們就通過一個小小的細節,來“窺探”一下趙匡胤的出色“表演”能力——他曾兩次利用“點檢作天子”這句話,一次順利當上了點檢(禁軍最高統帥),另一次則直接做了皇帝。

可能有人要說趙匡胤的上位,一方面是由於後周建立者——郭威的“黃袍加身”爲其提供了現成的劇本,另一方面則是周世宗柴榮(郭威的繼任者)的突然病逝爲其提供了歷史契機。殊不知,機會往往只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趙匡胤之所以能夠如此兵不血刃地完成改朝換代,主要還是因爲他在“後臺”做足了功課。

話說後漢初期,趙匡胤還只是一個喜歡遊歷四方的“俠客”,後來得到高人指點投入時任後漢樞密使的郭威麾下,正式投身行伍。不久,屢立戰功的趙匡胤便被郭威任命爲東西班行首(軍隊小頭領),官拜滑州副指揮使。郭威建立後周以後,趙匡胤被安排到時任開封府尹的柴榮手下擔任開封府馬直軍使,又成爲柴榮手下的親信和得力干將。

由於郭威的兩個兒子早在起兵反漢時便被殺害,所以他只得將皇位傳給了自己的養子柴榮(柴皇后之侄)。柴榮繼位後,趙匡胤自然而然地被安排進入中央禁軍,擔任殿前都虞候。這個殿前都虞候雖然已經屬於後周禁軍裏的中高級將領,但其上面還有殿前副都指揮使、殿前都指揮使、殿前都點檢等職位,所以此時的趙匡胤離皇位還有十萬八千里。

在禁軍任職期間,趙匡胤憑藉出色的作戰能力逐漸獲得了其他禁軍將領的認可。爲了籠絡人心,他和其中的楊光義、石守信、李繼勳等幾位禁軍將領結拜成了異姓兄弟,史稱“義社十兄弟”,這些人便是日後他發動“陳橋兵變”的中堅力量。

周世宗柴榮素有一統天下之志,所以常年率領禁軍在外征戰,曾經大破後蜀,三徵南唐,北伐幽燕,在取得了很大勝利的同時,當初的“義社十兄弟”也紛紛憑藉軍功一步步成長爲禁軍中的骨幹,趙匡胤本人也連升了兩級,擔任殿前都指揮使,距離禁軍的最高統帥(殿前都點檢)只有一步之遙。這裏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擔任禁軍最高統帥(殿前都點檢)的是郭威的駙馬、柴榮的妹夫——五代宋初名將張永德,此人本身乃皇親國戚,再加上屢立戰功,自然就受到了周世宗柴榮的重用。

公元959年,柴榮在北伐遼國時,突然在行軍途中得到了一隻皮口袋,口袋裏面有一塊三尺多長的木板,木板上寫着“點檢作天子”五個字,柴榮覺得這件事非常奇怪。在五代這個亂世,有兵權就可以當皇帝,畢竟五代之外的十國都是由有實力的軍閥節度使所建立的,張永德由此也開始受到懷疑。

不久,柴榮染病回京,對行軍途中所遇之事倍感蹊蹺的他決定任命趙匡胤爲殿前都點檢(簡稱爲“點檢”),用以接替張永德職位。歷史上雖然沒有明確記載那隻皮箱和那塊木板是趙匡胤所爲,但只要簡單一分析,不難看出此事必然和他脫不了干係。

同年柴榮病逝,臨終前傳位給年僅7歲的兒子柴宗訓,是爲後周恭帝,由符太后出面臨朝稱制。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後周君臣正在朝賀新年,突然有人報告說遼國聯合北漢進犯的戰報(趙匡胤命人所傳的假消息),大臣們慌作一團,小皇帝和符太后經過和宰相們商量,決定派趙匡胤統領禁軍前去迎敵。

即便是到了這個時候,趙匡胤還不忘“表演”一番——推脫說自己兵少將寡,不能出戰,直到朝廷決定賦予其最高兵權,可以調動全國兵馬以後才心滿意足地答應出兵。

幾天後,趙匡胤率領禁軍前往迎敵,大軍剛剛離開京城,朝廷內外便出現了“點檢作天子”的傳言,趙匡胤再一次用這幾個字把後周朝廷鬧得人心惶惶,也讓自己手中的士兵不得不更加聽命於自己——天意要讓點檢趙匡胤做天子。

大軍到達離開封僅有二十多公里的陳橋驛時,天色逐漸變黑,趙匡胤便命令大部隊在此宿營,一場影響後世千年的“陳橋兵變”在這個夜晚悄然上演。

如此看來,與其說趙匡胤是一個“戲精”,還不如直接說他是一位“影帝”。

參考資料:《新五代史》、《舊五代史》、《資治通鑑》、《宋史》、《周世宗實錄》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