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

寶安在行動

10月31日下午

第三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

寶安區系列文化活動

在新橋街道曾氏大宗祠開幕

“老村老祠堂·新作新風尚”——歷屆“羣藝杯”全國攝影藝術非遺影像優秀作品展、“媽媽的味道”之國泰民安憶美食活動、“非遺會客廳”之專家論壇暨傳承人培訓 三大主題活動紛紛亮相,傳承與弘揚非遺文化,助力“雙區”建設。

活動現場

寶安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人類活動中,留下了無數璀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文物古蹟,這些文化珍寶是寶安本土歷史文化與情感的記憶。

據瞭解

寶安現有國家級非遺名錄1個、省級非遺名錄9個、市級非遺名錄15個、區級非遺名錄29個,非遺總數佔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近三分之一,國家規定普查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所列舉的十六項內容在寶安也均有存活,其中80%以上爲寶安本土成長的傳承項目。

非遺周活動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曾氏大宗祠首次舉辦非遺圖片展等,以古建築與非遺相結合的方式集中展示寶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就是爲了傳承與弘揚寶安非遺文化,助推文物古建築的保護與傳承、活化與利用。

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主任劉明軍表示

在“雙區”建設過程中,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寶安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大家義不容辭的使命與擔當。

據瞭解,本次活動由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指導,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寶安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主辦,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區攝影家協會承辦。

相關新聞

看展覽

攝影作品記錄文化傳承

在第三屆深圳非物質文化遺產周寶安區系列文化活動現場,“老村老祠堂 新作新風尚”——歷屆“羣藝杯”全國攝影藝術非遺影像優秀作品展用攝影語言全面客觀地反映中華民族古老生命記憶和文化基因的傳承與發展,喚起人們珍愛傳統的文化自覺。市民穿梭於展覽現場,或專心致志地觀摩、欣賞,或與身邊好友分享討論……

此外,當天還舉辦了寶安區非遺項目圖片展,展出寶安區四個批次29個非遺項目,宣傳展示寶安區非遺保護成果,進一步提升市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度。據悉,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1月6日。

品美食

非遺文化“刻”進大腦

傳統美食是一個城市地方特色元素的表達,最能喚醒人們對兒時美味的悠長記憶,寶安擁有阿嫲年糕、雲片糕、喜嫁禮餅、廣式糉子等衆多傳統美食小喫。通過“媽媽的味道”之國泰民安憶美食活動打造“非遺符號”,是本次非遺周活動的一大亮點。現場,市民絡繹不絕,甚是熱鬧,品嚐着寶安的傳統美食小喫,甚是熱鬧。市民感受着傳統美食魅力的同時,喚醒兒時美味的悠長記憶。

同時,傳統奶茶(麥氏)、粵式酥點、上川櫓罟方糉、喜嫁禮餅(合成號)等製作技藝也或多或少地“刻”進市民的大腦,讓更多人成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的參與者。

搞培訓

探尋非遺傳承的新思路

如何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讓非遺文化繼續煥發出璀璨光芒,是新時代一道新的命題。

當天,還舉辦了“非遺會客廳”之專家論壇暨傳承人培訓。國家、省、市三級的非遺保護專家與寶安區非遺傳承人齊聚一堂,就粵港澳大灣區與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背景下如何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進行交流與對話,探尋非遺項目的傳承與發展思路,促進非遺保護實踐與理論研究更好地結合,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爲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文化標識,讓公衆對其產生價值認同和情感共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