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島叔說】成年人的崩潰,從家長羣開始

一  

島叔們很多是有娃的。

是日,狂風大作,島叔三狐的面龐在風中格外滄桑。細問之下方知,三狐在家長羣領了不少任務——盯娃做題、給娃批改。“娃學習1小時,當爹的蹲點兒一整晚,苦不堪言。”

話音剛落,有人突然一聲驚呼:“你們看,有人退出家長羣,我朋友圈都刷屏了!”

幾個腦袋聚攏一處,只見視頻中的家長吐槽,稱老師佈置作業,最後變成家長負擔,遂憤而退出家長羣,還聲言:“我就退出家長羣怎麼了!”

“我很能理解那位家長的心情,上班壓力大,回家輔導孩子壓力也大,簡直是被迫復讀。”三狐說。身爲孩子的爹,他現在也給孩子批改作業,但因爲文科出身,批改語文淡定從容,批改奧數就分分鐘崩潰:“得先上網查,自己喫透了再給娃講,這好比工廠把質量檢驗這塊業務直接外包了,還不確定外包對象是否有能力檢驗產品,就逼得人現學現賣,這不合理吧?”

家長苦不堪言,老師也有話說。

一位初中老師跟島叔大吐苦水:“白天,老師要在課堂上竭盡所能做好教學工作,給孩子佈置課後作業;晚上,學校還佈置了一堆教學策劃、課件製作、論文發表、公衆號更新,逼着你加班。有時甚至會被抓公差給領導寫稿、下鄉調研。老師也是人,沒有三頭六臂,讓家長在家輔導、監督孩子做作業,這有什麼問題?”

在北京某重點中學任高三班主任的劉老師稱,高中階段較少出現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的情況。“因爲我們教的很多內容家長都不會。”劉老師說。

在她看來,如果小學、初中有老師讓家長幫着批改作業,一是老師可能不太負責、當甩手掌櫃,再就是其帶班太多、班級容量過大。“實事求是地說,改作業時間過長,確實會影響到老師的備課和教學工作。”

山東某初中的林老師倒覺得那些“給家長留作業”的老師用意或在於通過家長的陪伴、監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爲“家長最瞭解自己的孩子”但林老師也表示,讓家長監督孩子寫作業跟批改作業是兩回事:“不排除有的老師想給自己工作‘減負’,讓家長除了監督,還得批改作業。”

事實上,早在去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就印發意見,明文規定“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或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強調“教師要認真批改作業,強化面批講解”。教育部對此也有相關規定。

可見,批改作業是教師的本職工作,推脫給家長確實不對,這個不應該拿各種理由來搪塞。

但有意思的是,對老師提出批改作業的要求正當合理,國家也有“明文規定”,但那位提出抗議並退羣的家長卻成了另類。這不得不令人深思。

批改作業看起來事不算大,但引爆熱點的背後,還是長久以來見諸家長羣的種種扭曲的家校關係。借這波熱度,網上突然冒出很多故事。

據網友爆料,有學校讓家長帶着水桶、抹布去學校打掃衛生,手工勞技課作業成了父母手藝大比拼,還有一些完全脫離孩子認知水平的調研報告,最終成了家長作業

如果說前述額外“攤派”還可勉強接受,那下列現象就令人反胃了:

比如,之前有網友爆出某小學家長羣的羣聊記錄,裏面的家長對班主任極盡吹捧之能事,目的無非是讓老師多多關照自家孩子;還有羣聊顯示,有班主任儼然一副女王範兒,對家長們呼來喝去,羣內家長無不俯首帖耳,張口便是“好好好”;某地一名老師言語之間以孩子相威脅,公然向學生家長索取財物,家長只能順從……

所以,網上很多家長都藉此機會一吐爲快(但記住,僅僅是在網上)。

一是吐槽家長羣裏變味的權力關係。本應是老師和家長聯繫溝通信息、更好幫助孩子成長的“家校聯繫羣”,怎麼就成了“超級誇誇羣”?家長們在單位累得夠嗆,回來還得挨孩子老師批評,擱誰誰不窩火?

二是吐槽家長羣裏理不清的權責關係。孩子上學是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老師有義務培養孩子,怎麼反過頭來連批改作業都要家長幫忙?家長們平日裏工作很忙,憑什麼學校打掃個衛生都要家長動手?

三是吐槽家長羣裏不斷傳導的焦慮和壓力。某某學生得大獎了,某某家長給學校做貢獻了,能力差點兒的家長如坐鍼氈,小孩回家一哭訴,只能“恨爹不成鋼”......

一個小小的家長羣,竟成了成人社會的萬花筒,裏面有虛僞的客套、違心的點贊,有送祝福、買禮物,卻偏偏少了孩子。這很不正常。

某種程度上說,“家長羣”裏種種怪現象是現在社會競爭壓力代際傳導的體現。家長們要打起精神,追求成功;前人頂住壓力的同時,自然也不希望後人掉鏈子。所以,每個家長都帶着孩子拼命奔跑。就跟前段時間輿論熱議的外賣小哥一樣,他們困在系統裏,家長們困在焦慮裏。

這種焦慮使得原本從容的教育變成你追我趕,共同成長的小夥伴早早地變成競爭對手,而學校和老師因爲壟斷知識傳授渠道變得越來越強勢,家長則處於心理弱勢,碰上不合理的要求,爲了孩子,也只有一個“忍”字

有位島叔就笑言:“雖然心裏爲退羣的家長叫好,但自己還真沒那個膽,畢竟孩子還在學校。”

說話間,一聲鈴響,家長羣又來了新消息。三狐島叔掏出手機,臉色一變“糟糕!光和你們聊,差點忘了該去娃的學校打掃衛生了。”

文/九段、點蒼、雲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