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视台最近一期的“问政山东”节目潍坊专场,曝光了潍坊个别县市区出现的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问题,在当地引起很大震动。

这些民办个体辅导站点,应该称不上什么培训机构。他们不仅无证经营、违规招生、超前授课,严重冲击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所聘人员无教师资格证、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文化教育素养极差。更为严重的是,这些辅导站点夸大宣传,误导家长公众,诋毁学校和教师声誉,严重破坏了当地教育生态。

走在城区的大街小巷,让人应接不暇的是药店、超市等,而从事幼儿和中小学生辅导培训的站点机构,在数量上要比药店和超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笔者身边的小学和初中学生,几乎都参加着1~3个辅导班,不单是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更令学生们无空喘息、苦不堪言,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潍坊是教育大市、强市,历年中高考成绩稳居山东前列,多项教育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令业界刮目相看。这次“问政山东”反映出的问题,就全国来说也带有普遍性,甚至只是冰山一角。

这次“问政”之后,潍坊从上到下,连夜组织教育、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开会,研究对违规辅导机构的清理整顿措施,在全市范围内迅速展开了一场突击行动,值得点赞!

但是笔者以为,类似的集中行动过去也经常组织,也作过详细的摸底排查,正如节目中所说,多数违规培训机构都上了“黑名单”。但是往往是一阵风,暴风骤雨之后,仍然出现摁下葫芦瓢起来、或死灰复燃的现象,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跟踪监管长效机制。

究其原因,社会公认的、也是教育监管部门给出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会需求。在应试教育、或者分数成绩和特长素质竞争的大环境、大氛围下,家长们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不乏上班族、为生计奔波者群体,出于对孩子校外时间安全看管的考量。不管是哪种情况,也不管是家庭贫富,家长中形成了一种异常的危机思维:别人上得起,咱也不差钱儿。

二是利益驱使。庞大的学生群体,源源不断的生源,让举办方看到了诱人而长期的利益。他们千方百计办证,甚至无证也甘冒风险;购置简易或二手设施,聘请无业人员执教,有的家庭成员上阵;夸大宣传,用包括威逼利诱等手段招揽学生;违背教育规律,超纲超前辅导,急功近利。

三是监管难度。这些违规无证培训站点机构,类似于家庭作坊,有的虚假公开,有的若明若暗,还有的不惜租用地下车库仓库等,全天候见风使舵,与监管人员躲猫猫、打游击。由于面广量大、情况复杂,给监管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但是,根据笔者观察了解的情况,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也可以说是内幕,很少被披露,缺乏追踪治理,成为“灯下黑”。即:不少的校外培训机构,都与当地监管部门的个别工作人员,有着千丝万缕的非正常联系。其表现为:

1、每遇到上级检查、集中整顿或突击行动,个别工作人员便会给关联站点机构负责人通风报信,让他们躲避风头或应对突查监管。

2、一旦有培训站点机构的违规办学行为被查获现行,总有个别内部人员为其说情开脱,致查处受阻,让处理结果重者从轻、或不了了之。

可想而知,有了这样的“内鬼”,当地的校外违规培训顽疾,必然是久治不止,其危害程度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攘外必先安内,清理整顿违规培训机构,维护良好的学校教学秩序和教育生态,建议先从监管部门内部思想作风整顿开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