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它朗朗上口,簡明扼要,而且還有歷史背景故事。然而,許多成語都很容易讓人誤讀,從今天開始,小珏嘗試給大家聊聊那些容易讀錯、用錯的成語。“暴虎馮河”就是今天的出場的主角。

一、註釋

這個成語在今天看來,確實有些生僻。四個字表面上沒有難點,其實很多讀者並不容易猜測它的含義。它的意思是有勇無謀,冒險魯莽。暴虎馮河說的是兩件事,一是暴虎,指空手與老虎搏鬥,二是馮河,指的是徒手渡水。

“暴”字本意是拿着農具在太陽底下曬,它也是“曝”的本字。後來的引申意中,就含有搏擊的意思。徒手與猛虎搏擊,用在武松身上當然是威武霸氣,恰如其分。然而,普通人如果這麼做,那是以卵擊石的愚蠢行爲。

“馮”字在古漢語中出現很早,金文中都能被找到,它的原意就是車馬在冰上行走,以此通過平時湍急的河流。後來“馮河”特指不依靠外力直接過河。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這種行爲沒有什麼好鼓勵的,自然也是貶義。

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能夠藉助工具,所以無論是“暴虎”還是“馮河”,都放棄了萬物靈長的強項,純粹是有勇無謀的莽撞行爲。

二、容易讀錯的“馮”字

這個成語本身生僻,而且還有個字特別容易讀錯,那就是“馮”字。在今天的人們看來,“馮”往往當作姓,讀作féng。其實在這裏,應該讀作píng,通“憑”字。

放心,這麼讀是絕對沒有問題的。我們剛剛說過,“馮”字出現得較早,其實原本就沒有姓氏的含義,它既可以做動詞,也可以做形容詞。只是因爲在西周的時候,周文王的第十六子畢公高被封爲畢國,畢國被滅後,他的後代中有一個叫畢萬的在晉國受到重用,被封在魏地,也成爲了魏國的先祖。在畢萬的孫子輩中有一支又以馮地爲食採,所以他們以馮爲自己的姓。

後來,馮氏開枝散葉,成爲了個大姓氏。宋版的《百家姓》中,除去我們熟知的“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之外,第九個就是“馮”姓。這說明在當時,馮姓已經是舉足輕重的大姓。直到現在,當今中國大陸姓氏排行榜上,如果按照人口爲序,馮姓排名第27位,數量在八百萬以上。就是因爲“馮”作爲姓氏太常見了,這也導致了其它讀音往往被人忽略。

而且,更爲重要的是在馮作爲姓氏存在後,後人在繁體的馮字下面加上一個心,專門表達 “依仗”的含義。由於強調了心理作用,這個字的使用範圍超過了本字,這也讓後人逐漸忘記了“馮”字的其它讀音和含義。

三、成語出處

隨着時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現在的簡化字中,“憑”字看上去與“馮”字毫無關聯。然而,暴虎馮河的出處是相當明確的。它來自於《詩經小雅小旻》,原文很長,小珏在此就節選相關內容:

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

它的意思是不敢空手打老虎,不敢徒步渡河,人們都知道這些常見的危險,卻不知道其它的災禍。其實,這句詩的後面,就是我們更爲熟悉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四、成語典故

在今人看來,這個成語算是少見的了。但是,古人比咱們有學問啊,許多經典的書籍中,就有它的身影。比如《論語》的《述而》中,就是這樣的: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顏回是孔子最得意也是最推崇的弟子,儘管顏回死得早也沒留下什麼著作,但一點也不影響它的地位。孔子有天對顏回說,被任用就盡情施展抱負,不被任用就躲藏起來,只有你和我才能做到吧!顏回沒有說話,倒是子路湊上去問孔子,要是您執掌三軍,會用什麼人?

此時的孔子,就說那些暴虎馮河之人,即便是死了也不會悔改,這些人我是不會用的。我一定要找那些知道畏懼,通過謀略來達成目標的人。孔子是儒師,當然看不上莽夫,他的這個回答,完全符合一貫主張。

另外在裴松之註釋的《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中,裴松之就講過一個故事,他說曹操本來派出刺客行刺劉備,然而刺客被劉備和諸葛亮的風采所折服,沒有動手就逃跑了。所以諸葛亮感嘆這個刺客並非“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以後可能“必一時之奇士也”。裴松之幾乎全部引用了《論語》中孔子的話。

另外,關漢卿的《魯齋郎》也用到了這個成語。要知道,作爲戲曲是要表演給普通人看的,這也說明“暴虎馮河”在古代並不算是冷門成語。我們現代人要不斷學習古代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中國文化發揚光大。

對於家裏有小孩的朋友而言,輔導一些生僻成語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很多讀者私信問過小珏有沒有什麼辦法。平心而論,現在的語文教育是越來難,小珏有時候也有無力感。但是,比我厲害的專家多得是啊,我們可以讓專家走進生活,讓孩子們自己閱讀,尋找答案,鍛鍊他們的自立能力。平臺和書店有活動,推薦這本《圖解<說文解字>話說漢字》給大家,裏面有1000個漢字的故事,基本上足夠對付生僻字了。正版圖書,也只要六十多塊,相當划算,我自己也入手了一本,鏈接如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