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經歷過許多次的磨難。從半封建半殖民地到帝國主義侵略,再到建立一個統一國家,中國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而建國之後,也並沒有輕鬆多少,二戰後的國際局勢,機遇和危險並存。實力強的能夠獲得發展機遇,實力弱的也很容易受別人打壓。新中國在當時就是抓住了機會,埋下了許多發展的基石。而這就離不開“兩彈一星”的輝煌成果,也離不開老一輩科學家的努力。就比如這位放棄美國高薪,並帶回51名留學生的老人。他一生都在爲中國搞原子彈,但卻鮮少被人關注。

1945年的8月6日美國向日本投下了一顆“小男孩”。三天之後,又投下了一顆名叫“胖子”的原子彈,兩顆原子彈讓廣島和長崎化爲廢墟,巨大的威力也讓全球震驚。

因此那一年的中國不管是哪一方 都埋下了建設原子彈的夢想,而美國軍方在當時就透露給國民政府,願意接受中國人學習原子彈的意願。聽到這個消息後,國民政府立馬派人找到了吳大猷、華羅庚和曾昭掄希望他們聯合兩名青年學者,一同前往美國學習。因此吳大猷旗下的兩名學生,也前往了美國,他們分別是李政道和朱光亞,而今天我們的要介紹的就是“兩彈一星”的功臣“朱光亞”。

當時的朱光亞其實已經小有名氣,在西南聯合大學的時候,他師從周培源、葉企蓀、吳有訓、趙忠堯、吳大猷等教授。在諸多名師的栽培下,擁有極強的物理學基礎,並在西南大學的物理系留校擔任助教。原子彈的威力,讓他充滿熱情和嚮往,因此他十分珍惜這一次機會。不過這個集結精英的考察團,在跨越大洋來到美國後,卻遇到了想象不到的對待,美國人用高傲的語氣告知他們。“美國有關原子彈的各個科研機構均不准許外國人進入”這讓遠道而來的中國科學家,充滿了屈辱和不甘,也讓年僅21歲的朱光亞下定決心。自己這輩子一定要造出核武器。

得知無法學習相關知識後,考察團也就只好就地解散,各奔東西。朱光亞在吳大猷的建議下進入了他的母校密執安大學,在理想和抱負下,選擇了和原子彈有一定掛鉤的核物理進行研究。

或許是因爲傲慢和偏見,朱光亞在美國學習的時候。很快就在日夜廢寢忘食的讀書中,獲得不小的成績,他用了3年的時間,就獲得了密執安大學的博士學位。期間也發表了許多著名的論文,包括《符合測量方法(1)β能譜》等等,在美國科學界有了一定的名氣。

不過在1950年,新中國建立後的多重困難。讓遠在美國的朱光亞有了回家的想法。那一年他26歲,美國不少機構都已經許諾了他高薪職位,但經過考慮,他最終放棄了這些工作。並拒絕了美國經濟合作總署的救濟金。決心回國參加祖國建設。同時, 朱光亞深知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新中國肯定不單單需要自己,因此在他的牽頭下,先後有51名留美同學被他說服。最終選擇回到祖國參加建設。同時還聯名撰寫了一則《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信中是這麼說的“我們的民族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回去吧。祖國在迫切地等待着我們”,在看到這封信後不少的愛國留學生被激發,同樣收拾起了行囊,開啓了回國的浪潮。

而回到祖國的朱光亞,很快就投身到了新中國建設中,他先在北大物理系擔任副教授。爲中國的物理和光學培養了不少的人才。然後在1956年,在中國決定發展自己原子能事業的時候,他率先報名了該工程的研發工作。從1957年到1964年,朱光亞參與組織領導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空投航彈和首次導彈和原子彈“兩彈結合”,和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爲這些核武工程,提供了關鍵技術和問題的解決途徑,也使得中國成爲少數幾個獨立掌握核技術的國家。而在參與完“兩彈一星”後,朱光亞再度組織參與了中國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的籌建和項目研發。爲中國核能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朱光亞老先生一生都在幫中國造原子彈,不過卻一直都十分低調,始終鮮少出現在公衆面前,也是兩彈一星所有功勳中最晚被解密的功臣。不過雖然低調,但他做的事情一點也不少,一生不僅勤懇還十分淡泊名利。他將自己的一些獎金,全部捐給中國工程科技獎助基金會,助力中國科學發展,也正是因爲有着朱光亞先生這樣偉大的人,纔有瞭如今我們的盛世光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