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作爲中國古代一個特殊的羣體,存在了數千年。他們身居最高權力中心卻得處處小心謹慎,稍有疏忽就有生命危險。因此,能當好一個合格的太監,那也是“人中精英、馬中赤兔”。

那麼,太監是何時產生的呢?歷史上的太監都有哪些名人?

太監和宦官有和不同

很多人都把。太監和宦官當成一模一回事兒其實在清朝之前,宦官和太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首先太監和宦官出現的時間不同。宦官早在戰國時期就出現了,而太監直到遼代纔出現。

戰國時期的宦官可以不是閹人,宦官都是閹人是東漢以後的事情。太監本是古代官職的名稱,晚至唐宋時期,朝廷中仍有太監官職的設置,所任者並非都是閹人的,在明朝太監是高級官職,他們直接管理普通的宦官,所以,太監和宦官的關係可以這樣界定:太監必須是宦官,而宦官不一定是太監。

“宦官”最早的記述

在中國古代商朝時的甲骨文中,曾出現“凸刀”字,其意與閹字相通,可見當時已有將人閹割,但未見有將他們做宮廷內侍的記載。

西周時開始有使用閹人的記載,《周禮》內有“宮者使守內、以其人道絕也”。當時的閹人被用來做“寺人”、“內豎”、“閽人”等職,但是人數不多且地位低下,只是負責雜役、傳令等工作,是家臣的一種。

隨着專政王權的發展,到了戰國秦朝時,受宮刑的人大量增加,使用閹人的機構也增加了很多。閹人當政也開始出現了。到了漢朝,侍候皇帝的人統一被叫做“宦者”或“宦官”。據說此名是出自拱衛在天帝星旁,一個叫“宦者”的星座。至東漢時,規定宦官全部要用閹人。

歷史上“宦官”的代表人物

從很多影視劇中都能看到各朝各代的宦官形象,大多給人一種說話輕聲細語,走路弱不禁風的樣子。那些壞蛋大宦官年齡很大,而武功又賊高,權傾朝野,把持朝政的同時總是想方設法殘害忠良。歷史上真有這樣的“宦官”嗎?

有史以來太監第一人秦朝趙高,指鹿爲馬的發明者,與丞相李斯改詔書逼死太子,立二世胡亥,先殺李斯後除胡亥,最後被子嬰除掉。趙高這第一太監起了很不好的帶頭作用,以後的各朝各代幾乎都有這樣的太監出現。

這種壞太監代表人物還有東漢的張讓、宋朝的童貫、最有名的在影視作品中出現相對較多是明朝這哥倆,劉瑾和魏忠賢。

太監的也不全是壞人,也有評價非常好的,如唐朝著名的太監高力士,他年幼入宮,得武則天賞識,與唐玄宗一生不離不棄,得知唐玄宗駕崩後吐血而亡,被譽爲“千古賢宦第一人”。

清朝的安德海與李蓮英算是離我們最近的太監了,一句“小安子”深入人心!

影響力最大、貢獻值最高的太監

東漢末年的發明家太監蔡倫,他“跨界”發明了造紙術。這項技術成爲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對人類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美國人評選的《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位名人榜》上蔡倫排第7位。

第二位就是明代航海家、外交家,“三寶太監”鄭和。鄭和先後七次出海下西洋,有記載的數據是到過的國家或地區有36個。把中華文化傳播到了海外,進行通商貿易促進交流,溫暖了亞非拉美人們的心。鄭和下西洋的時間比西方的航海家哥倫布早了80多年。

總結

我們不要被影視劇中太監形象所影響,認爲古代的太監就是那樣子的,都是十惡不赦之人,這樣認爲就錯了。我們要正確對待歷史,公正評價,不人云亦云,更不能歪曲事實道聽途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