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路易斯普勒中將在弗吉尼亞的家中接待了一位軍事作家,他叫萊昂波奇,兩人15年前同在陸戰一師服役,並共同經歷了長津湖的寒冬。普勒中將見到波奇的第一句話是:中士,你解凍了嗎?15年前的那個寒冬讓他們至今無法忘記,更令他們無法忘記的,是在那凜冽的寒風中,無處不在的中國士兵進攻的號角聲。

波奇在長津湖戰役之後,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寫進了《在地獄集合》一書,書中他將自己比作溫泉關300勇士。他說,我們的敵人有兩個,一個是寒冷,另一個更可怕的是中國人。

波奇是衣阿華州人,在參軍之前他幾乎沒有見過雪,更不知道世上會有這麼冷的地方。陸戰一師第11炮兵營每天都要記錄溫度和風速,這是他們確定射擊參數的重要依據。纔剛剛11月初,下碣隅裏的溫度就達到零下25度,凌晨的最低溫度達到了零下35度。

在大雪中等待撤退的陸戰一師

除了低溫之外,蓋馬高原上凜冽寒風的風速達到了每小時40英里,清晨的時候,空氣中會有冰晶,在陽光下像鑽石一樣發光。但這樣的“鑽石”是致命的,它不但讓人有零下七八十度的體感溫度,也讓裝備大量損壞。

波奇回憶道:醫官們把嗎啡和注射器都貼身存放,以免它們被凍住。燒熱的咖啡只要30秒就凍得像塊石頭,插在口袋裏的鋼筆因爲墨水被凍住,直接炸開來了。士兵們的M1步槍幾乎每十分鐘就要拉一次槍栓,不然就有可能凍住。車輛在夜間根本不敢熄火,因爲一旦熄火,就有可能再也打不着了,慶幸的是,中國人沒有空軍。

長津湖的美軍

到了11月下旬,氣溫更低了。一天清晨,波奇看到指揮所裏的溫度計顯示的是零下54度。士兵們牢騷滿腹,有參加過突出部戰役又二次入伍的老兵說,原以爲突出部戰役是史上最艱苦的戰事,但到了長津湖才知道,那根本不算什麼。

美軍的防寒裝備是一流的。最外面是32盎司的羊毛長大衣,它雖然暖和卻因爲笨重不受歡迎。它的裏面是一件M1943野戰夾克,腿上穿的是防風防水的冬季作戰褲,這兩件衣服都帶有棉絨襯裏。在它們的裏面,依次是人造絨外套、羊駝背心、毛衣、法蘭絨襯衫、棉質內衣和內褲。

戰後美軍專門研究了志願軍的裝備,想找到他們“不怕冷”的祕密

雖有這防寒七件套,仍有大量的士兵凍傷。但這對波奇來說,並不是最痛苦的。一天晚裏,波奇住的帳篷被劃開了一個大口子,幾枚手榴彈被扔了進來,隨軍牧師被當場炸死。波奇離門近,第一時間就跑了出去,只一瞬間,他的臉和手腳就失去了知覺。

波奇回憶道,11天的時間裏,這樣的戰鬥天天都在發生,人們都成了驚弓之鳥,只要聽到膠鞋踩着冰面的嗒嗒聲就立刻逃走。他好奇的是,那些頭上裹着白毛巾的中國士兵似乎不懼怕寒冷,他們總在夜裏最冷的時候發起進攻。

但他不知道的是,進攻的志願軍第27軍只有棉帽沒有棉鞋,20軍棉帽和棉鞋都沒有,他們還戴着大檐帽,爲了禦寒而不得不把毛巾裹在頭上好捂住耳朵。糟糕的後勤讓28900餘名志願軍被凍傷,這個數字是戰鬥傷亡的近3倍。

波奇在戰鬥中負傷後倒在地上,幾乎被凍死,他被直升機送往後方才保住一條命。穿着防寒七件套的陸戰一師有7800餘人被凍傷,其中300人凍死,凍傷人數接近總人數的30%。波奇退伍後上了大學,他才知道1950年的長津湖,是當地自1888年有溫度記錄以來最冷的一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