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很多人,習慣於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作爲戰爭勝負的主要參考。

應該說這種粗暴的方式有一定道理,但卻會得出很多南轅北轍的結論,比如二戰時期的蘇聯打贏了納粹德國,我們也打贏了日本侵略者,但我們和蘇聯的傷亡損失卻遠大於德日。尤其是日本,雖然發動侵略時間最長,罪孽也最爲深重,但整個二戰期間軍隊損失不過200多萬。而且因爲見風使舵的無條件投降,日本也保留了大量資產,爲戰後的東山再起奠定了雄厚基礎。如果單純地以損失論勝負,那麼日本豈止是贏得了戰爭,簡直是贏得酣暢淋漓。

這當然是名副其實的扯淡,所以很多人認爲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中折騰19年,死了2500多人不說,還搭上了上萬億美元的軍費,實在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結論,也自然是站不住腳的。

而從表面上看,阿富汗戰爭對美國造成的傷害似乎更加要命,畢竟美國深陷阿富汗戰爭泥潭已經是不爭的事實,這必然極大地牽制美國的精力,甚至很多人說,正是由於美國在911事件後以報復本·拉登爲名不由分說地殺入了阿富汗,才導致美國捲入了反恐戰爭的漩渦,爲我們的崛起提供了絕佳的歷史契機,美國也由此錯過了圍堵我們的最佳時機,這對於美國霸權而言是無法挽救的巨大傷害。

真的是這樣嗎?當然真的不是。雖然阿富汗是名副其實的帝國墳場,但美國似乎還可以再搶救一下,因爲從美國至今仍然沒有取得阿富汗戰爭完全勝利但卻一再出爾反爾死活不撤軍的姿態來看,美國想要的似乎並不是酣暢淋漓的勝利,美國在阿富汗19年的折騰,除了報復本·拉登,更像是爲了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而這個目的,決定了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中的“不敗”,起碼比當年的蘇聯更體面。

而這個目的,就是控制阿富汗,所謂的深陷戰爭泥潭,更像是所謂的養寇自重。畢竟,即便美國不能風捲殘雲地幹掉塔利班,最起碼可以效仿伊拉克戰爭在一地雞毛後狼狽而退,但美國並沒有,而只有讓阿富汗長期動盪,美國纔有留下來的理由。

事實上,特朗普也在競選時痛斥奧巴馬和小布什的對外政策,並承諾競選成功後從阿富汗撤軍。但當上總統後,特朗普卻一改往日的憤世嫉俗,表示美國可以撤軍,但不能全面撤軍,這也意味着美國還將在阿富汗繼續“堅守”。

那麼美國爲何對阿富汗如此青睞?阿富汗又能爲美國帶來什麼呢?靜夜史認爲最重要的就是對周邊如鯁在喉的威脅。

阿富汗之所以是帝國墳場,根本原因在於各帝國都對阿富汗垂涎三尺。而之所以垂涎,根源不在於阿富汗的資源,而是阿富汗獨特的區位。

今天的阿富汗,雖然被19世紀英國這個攪屎棍奪走了俾路支斯坦,從而徹底淪爲內陸國,但阿富汗的戰略價值並未被掩蓋。其向東通過瓦罕走廊可連接東方大國,向西對伊朗側翼形成巨大威脅,向南俯瞰巴基斯坦及南亞次大陸,向北則直達中亞。

冷戰時期,美國就有以阿富汗爲跳板覬覦中亞地區的野心,塔利班就是美國的得意之作,蘇聯入侵阿富汗,既有走向四大洋的勃勃野心,又有抵禦美國滲透的自衛考量。

而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由於俄羅斯綜合國力長期一蹶不振,對於自立門戶的中亞始終力不從心。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美國捲土重來,以伊朗爲主的伊斯蘭勢力和以土耳其爲主的突厥勢力也不甘人後。更奇葩的是,連印度也打着尋根的名號渾水摸魚,這讓中亞變得越來越熱鬧。

在英國地理學家麥金德的思想中,中亞和高加索是控制世界的世界島核心,佔據中亞也就統治了亞歐大陸,所以美國自然要在中亞有所作爲,阿富汗無疑就是最好的前哨。

而從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伊朗就從美國的中東盟友迅速退化成不共戴天的宿敵,雖然美國和伊朗在波斯灣和印度洋長期對抗,但從側翼的阿富汗迂迴無疑更有威懾力,這也是伊朗最擔心的事。

而伊朗的安危,直接關係到中東,也就是美元石油霸權是個美國立國之本的穩定,所以阿富汗的作用舉足輕重。

至於東南兩個方向,即便不會讓對方芒刺在背,最起碼也會如鯁在喉,如同當年聯合國軍兵發鴨綠江,這種無形的威脅往往更爲可怕。

所以,美國在阿富汗雖然沒有贏得乾脆利落,最起碼也處於不敗之地。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