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參禪,對人生悟出了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不知道讀書是不是也有類似的境界,即所謂的“讀書三境界”?恐怕還真是有。

魏晉時期的大文豪陶淵明曾說:“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由此可見,陶淵明讀書也經常處在“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第一重境界,“每有會意”時便進入第二重甚至是第三重境界——欣然忘食。讀書需要悟性,悟性高,讀起書來就事半功倍,比一般人能更快地抵達第三重境界。如果讀書,悟性天資不高,是不是也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逐步提高這種悟性呢?肯定會有的。

清朝中興重臣曾國藩,他年輕時讀書的天資就很普通。實例爲證:有一天,一盜賊進入曾國藩的書房準備行竊,還沒下手,曾國藩進來夜讀。曾國藩反覆背誦一篇文章,始終背不過去。直至夜半時分,曾國藩仍然精神抖擻地背誦這篇文章,而此盜賊則等得是人困馬乏。實在不堪等待的盜賊忍無可忍,終於從藏身處出來,站在曾國藩面前,當場將這篇文章背誦了出來,留下目瞪口呆的曾國藩,揚長而去。

由此可見,當年的曾國藩,其讀書的悟性也是十分普通。但是,後來曾國藩能夠熟練掌握孔孟之學,並且還能夠貫通黃老之術,可見曾國藩後期的讀書悟性達到了一種極高的境界。曾國藩的人生能達到如此的高度,肯定與他極高的讀書悟性有很大關係。

對比陶淵明和曾國藩,單從讀書來看,現在的我仍然處於讀書的初級階段:讀字是字,讀句是句。上個周剛讀完一本世界文學名著《人間失格》,等合上書的那一刻,心裏幾乎什麼也沒有留下,更別能夠從中獲取什麼營養價值了。

高爾基評價這本書,說:“太宰治(本書的作者)的作品分爲二個人格,一方面有帶着自身經歷主人公的掙扎;另一方面是坦然描述着血的事實。正因如此,他比那些把自己當作上帝的作家,更有一絲人情,更能打動讀者。”

魯迅讀完這本書,也評價說:“精神的潔癖,讓像太宰治一樣的人容不得半點的傷害,他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卑微而自由。他想要打破什麼,卻又沒有方向。他的痛苦在於他用心看着漆黑的世界。”

歷史上的文壇巨匠能對此書給出這麼高的評價,證明這本書確實是不可多得的文學名著。但是當我讀完這本書後,靜靜地沉思,得出的感想就是:看書是書,看故事是故事,看每篇的主人公都像是作者。我承認我與文壇大師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是,第一遍讀完太宰治的這本《人間失格》,確實沒有給我的內心留下什麼波瀾。

承認自己的不足,以及與偉人的差距總歸是好的,因爲這樣無論是做人做事,還是學習知識與技能,可以使自己始終保持謙虛謹慎的學習態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