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捕捉到了其間蘊藏的巨大潛力。

能“策源”,才能“開路”。創新策源能力的高下,決定了上海的能級,也檢驗着上海的“識變之智、應變之方、求變之勇”。10月,如期召開的浦江創新論壇上,李強表示,上海需要用一種“全面創新”來撬動全局的變革與提升,“要以科技創新引領各方面創新,讓創新意識成爲各行各業的自覺追求”。

這種全面創新,包括多個維度。尤爲特殊的是,上海要憑藉自身的基礎與實力,進一步在覈心技術、前沿技術、基礎創新等方面發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封鎖”——在國家面臨嚴峻外部挑戰時,“創新發展先行者”有責任帶頭破題、率先突圍。

同時,全面創新,亦着力於賦能產業、賦能百業。“兩個循環”的新格局中,上海雙管齊下求突破:一方面,依靠科技創新大力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實現穩鏈、固鏈、強鏈,把握變量、穩定存量;一方面,用創新思路積極構建適應未來趨勢的產業體系,並立志在一些新興領域中尋求增量、搶佔先機。

“在線新經濟”的走熱正源於此。疫情期間催生的遠程工作、網上消費、無接觸配送等需求,以及無人工廠等新趨勢,很大程度上打通了生產、服務和消費,是生產關係、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也必將帶來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的革命性提升。

上海捕捉到了其間蘊藏的巨大潛力。4月,上海出臺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23條”、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35條”等舉措,對重點領域進行佈局,並強化監管思路創新,爲“新增量”創造寬鬆環境。前三季度,全市網上商店零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4.7%,一批新生代互聯網經濟品牌在上海萌芽、生長:拼多多用戶數僅次於淘寶,小紅書、喜馬拉雅、叮咚買菜等迅速成長。

與此同時,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高創新含量的新興產業,亦被上海視爲推進經濟體系優化升級的重要抓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