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旺也有過“地產夢”,只是早已碎了。

福耀玻璃是1993年登陸上交所的,但早在1991年通過原始股募到了不少資金,大家都沒見過這麼多錢,到底怎麼花,成了一個大難題。

已經是即將上市的正規公司了,這麼大的決策當然得開個董事會,在會上,各種想法都冒了出來,理由也都挺充分。

有說投資IT業的,當時的聯想已經是中國IT界的巨無霸,一年營收10幾個億,哪家公司看着都眼饞,也對於IT行業充滿了嚮往。

也有說搞多元化經營的,彼時中國汽車工業還沒有發展起來,福耀當時做的也就是汽車維修配件市場,門檻不高,隨時都有被搶飯碗的風險,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

但最後還是選擇了當時最熱的房地產。

1988年海南省設立,隨後全國人民都看到了海南房地產的瘋狂,1991年,房改政策出臺,中國房地產全面起飛,應該說曹德旺進入房地產的時間點是不錯的。

福耀在一塊500畝的土地上開發工業村,計劃的是以廠房爲建設起點,配套住宅、商場形成連片開發,應該說是個不小的工程。

市場形勢也很好,歷史數據顯示,1991年海南的房子僅1400一平,而到了1992年就漲到了5000,1993年上半年則飆升至7500。

內地雖然不可能像海南一樣,但同樣漲速驚人,也就是說,只要福耀的房子儘快修出來,肯定是能賣出去的,也能掙到大錢。

但項目剛一開始,曹德旺的麻煩就來了。

在修建福耀員工宿舍大樓時,由於建築施工單位的問題,造成了地下室漏水嚴重,不得不暫停了後面的施工。

福耀要求對方整改,對方卻乾脆連尾款都不要了,也不整改了,因爲整改的花費比尾款的金額還要多。

沒辦法,曹德旺只能自己另找工程隊來幹,結果沒多久,前面跑掉了的施工方反過來以福耀不支付工程尾款爲由,將福耀告上了法庭。

按道理說,施工質量有問題,不賠償就不錯了,還敢公開起訴要尾款,不是自討沒趣嗎,殊不知,對方實力不一般。

曹德旺雖然有理有據,但還是輸了官司,最後的判決是要給對方尾款的錢,

哪能喫這個啞巴虧呢,經過多方求援,有高人給曹德旺支了個招:

“對方告你沒付尾款,你可以另外找法院告他工程質量有問題要求賠償啊”

於是曹德旺也把對方告了,同時申請了訴訟保全,簡單說來就是,用對方工程質量賠償的錢來支付對方的尾款。

很戲劇,曹德旺這邊的官司打贏了,法院要求對方做出工程質量賠償,總的來說雙方是各下一城,不分勝負。

但對方不服,又向省高院提起了上訴,這一上訴就進入了持久戰,官司打到2000年纔在法院的調解下結束。

最終還是福耀喫了虧,給對方付了一部分錢,而自己的損失只能自己往肚子裏咽,按照曹德旺的估算,至少損失1個億。

其實,第一次在法庭上對決的時候,曹德旺就已經深深地體會到:地產這個夢並不美好。

1993年下半年,海南房地產泡沫爆發,同時也刺破了內地房地產的美好夢想,價格連續下跌,購房者進入了觀望期。

這一段時間裏,也正是曹德旺的躊躇期,工業村項目由於進展不順利燒錢太猛,玻璃業務已經快養不起它了。

這個當初被認爲是能夠帶來現金流的聚寶盆項目,如今成了累贅,隨之而來的又是海南泡沫引發的中國地產的首個調控政策出臺,曹德旺的“地產夢”徹底碎了。

曹德旺也從那時起得出一個結論:房地產只是虛幻,實業纔是經濟之本。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曹德旺決定砍掉與玻璃不相關的所有業務,集中精力只幹一件事情。

由短暫的多元化再重新走回專業化,得益於兩個人的引導,其中之一是彼時港交所的一個總監,對方直言不諱地告訴曹德旺:什麼都乾的上市公司無異於垃圾股。

而另一個則是曹德旺生意上認識的合作伙伴,對方帶他去了一趟美國,而這趟美國之行激發了曹德旺研究美國工業史的興趣,讓他堅定了只做汽車玻璃的決心。

專業化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先處理掉工業村,1994年,曹德旺親手處理掉了自己的“地產夢”,工業村包袱從福耀玻璃的身上成功卸下。

緊接着又關閉了裝修、電子、加油站等業務,福耀玻璃正式走上了汽車玻璃的專業化之路,曹德旺的“地產夢”只做了3年。

若干年後,曹德旺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到:

“您爲什麼不做房地產呢?”

曹德旺:

“1994年就拋棄了,房地產賺的錢會讓我不安。”

也許有人說,曹德旺退出地產的原因是項目失敗了,但實際上,從曹德旺的創業經歷來看,就像一頭“犟牛”,如果他想做的事情,無論付出什麼代價都會努力做成。

就算初嘗地產是失敗的,但後來的福耀有無數次的機會重新踏入地產,但曹德旺沒有,甚至自己手上都沒有多餘的房產或者物業。

而曹德旺這麼多年一直在精心織造的,是他的“實體夢”、“玻璃夢”,這纔是他的好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