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在經歷了早期的動盪之後到了乾隆時期政權已經十分的穩固,爲了進一步穩固統治、緩和民族矛盾、統一民衆思想,乾隆皇帝開始大力表彰忠臣(明末清初因抗清而遇難的明朝官員),同時下令編纂《欽定國史貳臣表傳》,即《貳臣傳》。《貳臣傳》共分甲乙兩編,共收錄明末清初在明清兩朝爲官的人物120餘人,其中不乏一些爲大清建立了赫赫功勳的功臣。

洪承疇

洪承疇,萬曆四十四年進士,歷任郎中、員外郎等職,在刑部任事六年,後外放爲兩浙承宣佈政左參議、陝西督糧參政,崇禎元年(1628年)陝西爆發農民起義,農民軍大舉進攻韓城,情急之下的洪承疇領兵出戰,斬殺敵兵三百,解了韓城之圍,一時名聲大噪。崇禎三年洪承疇被任命爲延綏巡撫,次年升任陝西三邊總督,採用“先剿後撫”的方針集中兵力進攻陝西農民軍,崇禎七年,洪承疇以功加太子太保、兵部尚書銜,總督河南、山西、陝西、湖廣、四川五省軍務,成爲明廷鎮壓農民起義的主要軍事統帥,在他的籌劃下明軍先後大敗張獻忠、李自成爲首的農民軍,農民起義陷入低潮。

洪承疇雕像

崇禎十一年(1638年),清軍兩路南下,京師戒嚴,崇禎帝詔洪承疇入京守衛,次年調任薊遼總督抵禦清兵,但先後被清兵擊敗於塔山、杏山。崇禎十四年爲挽救遼東危局,朝廷名洪承疇統率八總兵兵馬共精銳十三萬、馬四萬集結於寧遠與清軍會戰,結果被清軍截斷糧道,十數萬人土崩瓦解,洪承疇被俘降清。降清後的洪承疇被皇太極編入鑲黃旗包衣牛錄中,雖對他恩遇有加,但實際上並未放鬆對他的防範,因此,終皇太極一朝洪承疇並未受到重用,到了順治元年(1644年)才隨睿親王多爾袞南下攻明,清兵入關後,被任命爲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都御史,入內院佐理軍務,並授祕書院大學士, 成爲清朝首位漢人宰相。

洪承疇紀念碑

順治二年(1645年)多鐸攻佔南京,在多爾袞“剃頭令”的壓迫下江南人民羣起反抗,爲難之中洪承疇代替多鐸,被任命爲招撫南方總督軍務大學士,他採取以撫爲主、以剿爲輔的策略,請求清政府蠲免錢糧、停徵漕運稅等,促進了江南安定局面的形成。同時,他還建議滿人“習漢文,曉漢語”,瞭解漢人禮俗,倡導儒家學說,淡化了滿漢之間的差異,對清朝統治的安定立下了不小的功勳。康熙四年洪承疇去世,康熙帝頒佈御詔,贈少師,諡文襄,賜葬京師。

《貳臣傳》

李永芳,遼東鐵嶺人,原爲明朝撫順千戶所備禦官,後升任爲遊擊,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圍困旅順,李永芳降金,被任命爲三等副將,並娶了努爾哈赤第七子貝勒阿巴泰之女,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李永芳是明朝第一位投降後金的邊將,他鎮守的旅順也是努爾哈赤打下的第一座明朝邊城。在之後的侵明戰爭中李永芳幾乎每戰必隨,因功授爲三等總兵官,並被賜予“免死三次”的特權,到了皇太極即位後李永芳隨貝勒阿敏征討朝鮮,締盟而回,天命八年(1634年)被封爲三等子爵,世襲罔替,同年病逝。

祖大壽

祖大壽,遼東寧遠人,出生於寧遠望族,他的父親曾擔任過遼東副總兵,1620年祖大壽正式爲官,授職靖東營遊擊,參與了寧錦之戰,崇禎元年(1627年)祖大壽升爲遼東前鋒總兵,掛徵遼前鋒將軍印,駐守錦州。後來祖大壽隨袁崇煥入關保衛京師,由於種種原因將袁崇煥被崇禎下獄,怕受到牽連的祖大壽毀山海關逃出,崇禎命袁崇煥寫信招撫,祖大壽才返回明朝。1631年大淩河之戰中糧盡援絕的祖大壽詐降,後逃往錦州城繼續對抗清軍,在崇禎十四年(1641年)的松錦之戰中祖大壽再度兵敗降清,並被授予漢軍正黃旗總兵之職,曾寫信招降他的外甥寧遠總兵吳三桂,被拒絕,後隨清兵入關,1656年(順治十三年)病逝於北京。

尚可喜

尚可喜,祖籍山西洪洞,曾祖父時遷至北直隸,祖父時遷至遼東海州,尚可喜便出生於此,因後金入侵遼瀋,十八歲的尚可喜加入了明軍,輾轉入皮島毛文龍的麾下,並被收爲養孫,因平定皮島兵變有功被提拔爲遊擊,後升爲副將,崇禎七年(1634年)因與東江總兵沈世魁不和尚可喜率五島軍民萬餘人及五島軍資器械歸降後金,皇太極出城三十里相迎,並封其爲總兵官。崇禎九年(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爲大清,尚可喜被封爲智順王,並將海州賜爲他的封地,同年十二月尚可喜隨皇太極出征朝鮮,迫使朝鮮國王簽訂了城下之盟,崇禎十七年(1644年)隨清軍入關,並率部追擊李自成殘局呢,在李自成九宮山被殺後奉命回駐海州。

平南王墓

順治六年(1649年)尚可喜被改封爲平南王,率部進軍廣東,並在廣州建府開衙,進城後尚可喜“止屠戮,封府庫,收版籍,亟遣人至 郡學守視祭器,毋令散失,傳檄郡邑,安處將吏卒伍,居數日,所屬州縣相繼來歸”,鞏固了清朝在廣東的統治。順治十二年(1655年)尚可喜第一次上疏請求歸老遼東,但直到康熙十二年(1673年)第十一次上疏時康熙皇帝才準了他的奏請,就在他舉族準備遷往海城的時候吳三桂開始起兵反清,尚可喜堅持效忠清室,爲清政府平定叛亂創造了有利條件。康熙十四年(1675年)爲了籠絡尚可喜,康熙加封他爲平南親王,但次年尚可喜的兒子尚之信率兵圍困了他的府邸,奪取了廣東的最高指揮權,響應吳三桂叛亂,聞詢後尚可喜欲懸樑自盡,未遂,後於同年十月薨逝,康熙聞訊後賜諡號曰“敬”。

耿仲明

耿仲明,出生於遼東蓋州衛,崇禎初時爲登州參將,是毛文龍的舊部,在毛文龍被袁崇煥殺掉之後耿仲明被調往山東巡撫孫元化麾下,崇禎五年(1632年)耿仲明與孔有德攻陷登州,自稱總兵官,次年二人一起降金,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爲大清,耿仲明被封爲懷順王,並多次跟隨皇太極出征明朝。順治元年(1644年)耿仲明隨清軍入關,率部追擊李自成,後又隨豫親王多鐸征討李自成殘部,不久率軍南下平定江南,凱旋後還鎮遼陽。順治六年(1649年)耿仲明被改封爲靖南王,並與平南王尚可喜共同征討廣東,後因私藏逃人(指清初脫離主人在逃的農奴和其他八旗人員),於行軍途中自縊身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