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華夏航空首架ARJ21 圖片轉自“大飛機”

拉上窗簾/文

今天(11月10日)上午,中國商飛向華夏航空交付了首架ARJ21-700飛機,我國的“國產大飛機”在立項18年之後,正式迎來了首個民間用戶。

ARJ21自五年前交付成都航空運營以來,已經陸續有了天驕航空、中飛通航、中國國航、中國南航、江西航空和一二三航空共八個用戶。但因爲前七家全部都是“國資”,成都航空是中航工業出的錢,所以華夏航空是第一個“自掏腰包”購買國產大飛機的買主。

圖:前店後廠 攝影:拉上窗簾

華夏航空是我國著名的支線航空公司,它在今年六月份與中國商飛簽訂了“100架國產飛機”的框架協議,本月初才正式簽訂了合同。飛機一般是在訂單之後才排產,但可能是因爲商飛生產提速,在合同簽訂僅不到兩週,華夏航空就拿到了十分搶手的ARJ21-700飛機!

ARJ21-700國產大飛機項目在2002年立項,研發過程非常艱難,直到2015年才交付運營。近年來隨着產線擴容,交付速度提升。它2017年全年才交付了2架,但今年已交付了15架,顯示出了驚人的生產力。

圖:江西航空ARJ21-700 攝影:拉上窗簾

然而業界有一些關於ARJ21的微詞,主要是批評設計不夠人性化和小毛病較多,會影響飛機的出勤率,最終導致公司賠錢。國內較少看到ARJ21的負面新聞,有人說是因爲用戶都是國企,在“幫忙遮羞”。只有一些“大型博主”爆過料說特意購買ARJ21機票去體驗,臨登機卻發現被換爲了波音737——

但此次華夏航空自掏腰包購買了那麼多的ARJ21,這種猜疑應該不攻自破了。華夏航空近些年發展速度巨快,它有很多西部低密度航線,如果能用ARJ21大賺一筆,無疑是給中國商飛做一次優秀的實體廣告。

圖:華夏航空首架機CRJ-200 攝影:拉上窗簾

華夏航空的老闆叫胡曉軍,以前在首都機場工作。2006年,他在貴陽創辦成立華夏航空。他和愛人通過多家公司投資華夏航空,是最大股東和實際掌控人。華夏航空初期起步艱難,直到2012年纔有些起色。2014年,貴州省決定成立多彩貴州航空;同年,華夏航空遷往重慶。

華夏航空後來將CRJ-200升級爲了CRJ-900,至今已有38架CRJ-900飛機。它注重在廣袤的西部進行發展,差不多已壟斷了新疆的支線業務。後來它又進軍雲南和貴州。2017年,它開始引進A320飛機(現在已有13架),搞“干支並舉”——現在它家的航線,已經遍佈全國各地了。

圖:華夏航空A320 攝影:拉上窗簾

華夏航空的客座率並不高,但它的很多航線都是“獨一份”,因此利潤率稍高。而且,它非常善於與政府合作,善於滿足各地政府“擴張航線”的願望。然後,一方面它通過與政府簽訂“運力協議”將客座打包賣給政府;另一方面它利用支線航線,向國家申報補貼。僅2020年,它就獲得了民航局2.9億元的補貼,是全國各航空公司中補貼拿得最多的。

所以有一種說法是,華夏航空之所以購買國產飛機,是因爲每年都拿鉅額補貼,不得不向政府“表達忠心”。

圖:華夏航空掙補貼的CRJ-900 攝影:拉上窗簾

但不管怎麼說,願意嘗試使用國產飛機,是一件值得鼓勵的事情。與國航等的“無爲而治”比起來,華夏航空積極地在西部拓展航線,積極地協助通用航空,積極地倡導“通程服務”,都是很值得讚揚的事情!

更何況,胡曉軍買ARJ21花的不是你我的錢,而是他自己和股民的錢。這與國有航空公司買飛機花錢不心疼相比,有着本質上的不同。

圖:華夏航空積極協助通航和通程 攝影:拉上窗簾

因爲花了大價錢購買ARJ21,拉總估計華夏肯定不會像國資航空公司那樣,每天只讓它飛兩個短航線。也肯定不會讓它像一二三航空那樣,機坪上一扔就不管了。所以華夏究竟是不是會讓ARJ21每天飛16個小時?翔鳳姑娘又究竟能不能挺得住?是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最後,希望胡總的50位翔鳳早早到位,希望國產飛機爲華夏多多賺錢!

相關文章